正文

第7節(jié):不要等到一切結(jié)束時再去后悔人生的虛度(1)

心生菩提樹 作者:智緣


不要等到一切結(jié)束時再去后悔人生的虛度

一天,老和尚坐在寺廟里。傍晚時分,弟子們靜靜地坐在他的身邊,聽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看著弟子們,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dāng)主人一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后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dāng)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巴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yīng)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yīng),甚至皮鞭如雨點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于衷,反應(yīng)遲鈍。等到主人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時,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后知后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老和尚說到這里,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里非常滿意,繼續(xù)用莊嚴(yán)而平和的聲音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眾生。第一種人看到自然無常變異的現(xiàn)象,生命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chuàng)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即將喪身失命時才后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jīng)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才開始擔(dān)憂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大悟。

“第四種人當(dāng)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fēng)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dāng)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這一切都為時已晚了。

世事本無常,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人世的生離死別,都是無法逆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應(yīng)該經(jīng)常提醒自己要勇猛精進,不能等到四大離散之時再去后悔人生的虛度。

山窮水盡方能柳暗花明

明朝時,有一位小沙彌,他住在普陀山的寺廟里。有一天,他心血來潮,就想到郊外走走。他遠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感應(yīng)奇跡很多,就想那最高的山峰說不定有道場或修行人在那里。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峰而去。

一路上蔓草叢生,荊棘遍布,小沙彌不畏艱難地爬上最高的佛頂山。他沒想到,佛頂山是一片廣大的平原,他站在山頂上往下一看,普陀山一覽無遺,于是非常高興地四處走走,想知道到底有沒有人在此修行??墒牵吡撕荛L時間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修行的人。

正在失望之余,小沙彌忽然在地上發(fā)現(xiàn)一塊石碑,石碑上還刻了四個大字“慧濟禪寺”。小沙彌對“慧濟禪寺”四字感到有點印象,也感到特別地親切。他想,這山峰以前肯定有人來過,并建過道場,不然怎么會留下這個石碑呢?前人既然能在山峰建寺廟,那我也能在此建寺廟,好讓想靜修的人有個道場,可以靜心用功。就這樣,他決定在此修建道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