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做家長的,都應(yīng)該問問自己——我的孩子,我是否真正了解呢?或許,你的嘴角會漾起一絲苦笑:唉,這孩子,越來越大了,這心思,還真是難以琢磨呢!
這樣的情況實在太普遍了——有多少父母愛孩子,卻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呀!
為什么,我們的父母天天和孩子吃、住在同一個空間里,卻距離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這么遠?
或許你是一個中學生的父親,或者母親,正在為自己無法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而苦惱。是的,盡管你做了種種努力,但依舊感到與孩子之間,有那么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沒錯,這就是代溝。時代不同了,背景不同了,父母卻沒有與時俱進,頑固地用自己曾經(jīng)的生活經(jīng)歷、心理感受去解釋孩子,這就如同把自己認為舒服的鞋硬套在孩子的腳上一樣,你會遭到激烈的反抗。必然的結(jié)果是——你不會被孩子列在知心貼意的名單里。經(jīng)驗使他們認為:遇到困難,即使憋在心里讓自己痛苦,也比向父母說出來的麻煩小。
田梓的父母都是政府公務(wù)員。從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們就給自己的孩子訂出“上大學考清華”的規(guī)劃。孩子小學期間表現(xiàn)得很出色,讓父母很滿意,理想的風帆繼續(xù)鼓脹滿滿。然而初中之后,孩子的學習能力日見減退,父母急火攻心,三天兩頭找老師詢問原因,并加緊了對兒子日常行為的監(jiān)視,不允許孩子在學校出錯。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兒子重新回到奔向清華大學的軌道。沒想到,兒子的成績沒見長進,原先開朗的性格卻漸行漸遠,話越來越少,直至見父母如同陌生人,一言不發(fā)。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盡管性急的父親大聲咆哮要兒子說話,可兒子無動于衷。直到高三報考學校專業(yè)時,父母過高的期望值終于引爆了兒子長期埋在內(nèi)心的積怨。從來以沉默示于父母的田梓出乎意料地大聲喊道:“我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你們?yōu)槭裁磸男【烷_始非逼著我要考清華,上重點?我已經(jīng)讓你們壓得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