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jié):像雄獅一樣自信,用積極帶動成功(13)

雄獅精神:給自己征服一切困難的力量 作者:吳宏彪


人在職場,需要開拓精神,需要不停地為自己樹立新的目標去攻克,也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領域的能力。也許在你的眼里,你的老板已經功成名就,你也許不容易體察出他的野心,但你能看到,他們首先往往是"不滿足、有洞察力、精力充沛"的結合體。那些隨遇而安、容易滿足的人,是不可能用更高的標準來激勵自己的。不滿足是表示你需要較好的東西,你要注意這種標記,因為它可以催促你向著好的方面進行。

如果你從事一項新工作,你做得不是太好,沒關系,只要你學習,就能追上來。老板都希望員工工作很出色,希望自己公司是在蒸蒸日上而不是走下坡路。如果你今年銷售額達到2 000萬美元,明年就要達到2 200萬美元,而在接下來的年頭,你需要做更多。如果你停止學習新事物,停止開拓新領地,做出新業(yè)績,就如水在漲,而你就站在原地不動,就會被淹死了。

對于優(yōu)秀員工的成長來說,學習新事物、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是十分重要的。從不懂到懂,直到成為專家能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不學習將失去競爭力,好員工永遠把"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自己的座右?。在勤奮和好學的基礎上,你自然而然地會在實際工作中產生新思路、新做法,這樣的員工才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員工。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必須能夠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開拓新領域,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不斷樹立更高的目標,做一頭野心勃勃的獅子

1970年,美國哈佛大學對當年畢業(yè)的天之驕子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25年以后,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畢業(yè)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來朝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努力,現(xiàn)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yè)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短期目標不斷實現(xiàn),大都成為各個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工作,沒什么突出的成績;剩下27%沒有目標的人,他們過得很不如意,而且常常抱怨社會。

一樣的哈佛畢業(yè)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發(fā)展狀態(tài),其實造成他們迥異的人生軌跡的,就是他們自己的目標。目標是一個人進步的燈塔,它指引著人執(zhí)著地前行,督促著人奮發(fā)向上。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一番大事的?,都是有著堅定目標并且為之努力拼搏的人。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是密歇根州的一個美國富豪,他與汽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是同時代的人,經歷也非常相似,都做過農活,當過學徒,與人合伙開過工廠。他的公司大量生產汽車,使汽車變成了幾乎人人都能買得起的生活必需品,締造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完全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福特創(chuàng)造了奇跡,也把自己變成了億萬富豪。人們都說:"那簡直不是在制造汽車,那簡直是在印刷鈔票。"亨利·福特造車、賣車,而約翰·洛克菲勒賣汽油,車賣得越多,汽油也會賣得越多;反過來,汽油能供應越多,汽車才能生產越多。由于共同促進,他們成了一對好朋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