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著時(shí)在北京夏天逛荷花市場(chǎng),著拉洋片真是饒有興趣。暑假到什剎海玩,是由太平倉(cāng)、西皇城根、西不壓橋繞過去的,一走完樂家花園北墻根,不遠(yuǎn)就到了。在大柳陰下,遠(yuǎn)遠(yuǎn)的就先聽到一種聲音:咚咚鏘……咚咚鏘……這是什么呢?這是老太太和十來歲的兒童最愛看的玩意兒――拉洋片。
聲象娛樂工具發(fā)展到今天,家家都有電視機(jī),到處都可看到電影、錄像,自然沒有人再提“拉洋片”了。但是在舊時(shí),那還是非常吸引人的玩意兒。
冬冬鏘……冬冬鏘……看了一片又一片。噯,來到了十里洋場(chǎng)上海灘,你看那嗚兒地一聲汽車屁股直冒煙,還有那再看一片杭州景,西湖上桃紅柳綠三月天……冬冬鏘,冬冬鏘,再來看這一片,那吳佩孚大戰(zhàn)閻錫山,娘子關(guān)前迫擊炮,轟轟,轟轟打上個(gè)沒有完,眼看著閻老西兒玩兒完……冬冬鏘。
那時(shí),我坐在板凳前,扒在那個(gè)木箱子邊,一只眼張著從那個(gè)裝有凹凸玻璃的洞眼貪婪地看著,聽著那唱口漢子一邊有勁地拉著鑼鼓架,一邊沙啞著喉嚨唱著。我出神地張望里面放大了的彩色圖片,仿佛真到了上海、杭州,真看到了吳佩孚、閻錫山一樣。偶然有的在“洋片”上還裝了小燈泡,一拉動(dòng),那神奇的上海大馬路洋樓上的電燈,真會(huì)“嘩”一下都亮起來,太好玩了……
“拉洋片”,正名叫“西洋景”,到現(xiàn)在還有“拆穿西洋景”的說法,因畫片上有西湖的景致,所以也叫“西湖景”。一架像鋼琴般大的彩畫箱子,用架子架起來。后面吊著八到十張大畫片,前面有四個(gè)裝有凹凸玻璃的洞服,放下一張畫片,即可從洞中張望到。精子邊上還裝著鑼鼓架,拉繩和片子連在一起,一位,鑼鼓有節(jié)奏地敲響,片子也吊起一張,演唱人按次序拉動(dòng)演唱。旁觀者可以看到上面的片子,引起了興趣,再坐下來看放大了的圖片。
拉洋片之所以十分好玩,主要在于演唱人的精氣神和滑稽有趣的唱詞。演唱的調(diào)子雖基本一樣,但各人有各人自編的唱詞。北京“拉洋片”也出過名人,天橋八大怪之一的“大金牙”就是載譽(yù)京華的“拉洋片”藝人。他的箱子大,片子大,都是庚子以來的時(shí)事片,唱詞吸引人,所以成為“拉洋片”演出界的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