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北京人,在歡度春節(jié)與上元節(jié)之后,緊接著便在農(nóng)歷二月初一日舉行祭祀太陽神的活動,曰“中和節(jié)”。
提起民間中和節(jié)祭日之舉,首先說說朝日壇。朝日壇簡稱“日壇”,系舊時皇家祭日之處,在北京朝陽門(舊稱齊化門)外,與位于阜成門(舊稱平則門)外的月壇東西對稱,遙相呼應(yīng)。它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朝廷據(jù)《禮記 禮器》所云“大明生于東,月生于西”,分別在京城中軸線的東西兩側(cè)圈建的。
日壇方廣五丈,高五尺九寸,九級臺階用白石砌成,唯壇面用紅琉璃以象征太陽。壇西向,繞以垣墻,正西有白石欞星門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門外有燎爐、瘞池;東為神庫、神廚、宰牲亭、燈庫、鐘樓;北為遣官房,外有天門兩座,北天門外為禮神坊,兩天門外迤南為陪祀齋宿房五十四間,護壇地一百畝。
明清兩代均于每年二月初一日遣官致祭,清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親祭。清朝滅亡后,日壇即逐漸荒涼。
不過民間祭祀太陽神的活動,并未因封建王朝的滅亡而終止。正因為太陽把它的光和熱恩賜于人類及萬物,所以人們對想像中的太陽神極為虔誠。祭祀的儀式雖遠不及皇家那樣復(fù)雜而隆重,但非常嚴(yán)肅,一絲不茍。
昔年北京人祭祀太陽神所用的主要供品是“太陽糕”。這是一種用大米面和綿白糖蒸成的圓形小餅兒,上面印著一只朱紅的金雞(傳說中的雞神)引頸長啼,仿佛呼喚天下之雞齊鳴,為人間報曉。
北京的糕點鋪元宵節(jié)后便開始制作太陽糕;一些食品業(yè)小販亦自制太陽糕,于春分日的前三天開始出售,于是“供佛的太陽糕啊”,叫賣聲隨處可聞。家庭主婦們一聽到這聲音,即使手頭拮據(jù)也總要買幾塊應(yīng)個景兒。
中和節(jié)這天,晨光熹微時,家家戶戶便開始祭祀活動。太陽糕整整齊齊地放在盤子里,置于供桌的中央,盤子前面擺一尊銅香爐,內(nèi)插一股高香,全家依輩分大小先后,面東肅然跪拜,以此來報答太陽神的恩澤。
天真的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那盤中的太陽糕。那糕涼涼的,甜甜的,味道確實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