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舒婷:以色列散記(2)

明報:出入山河 作者:饒宗頤


由大衛(wèi)王之子所羅門建造的神殿,已在歷次戰(zhàn)火中夷為平地。我們從橄欖山眺望遺跡,然后參觀它的模型。露天模型有兩百多平方米,周圍聚集著一群一群的中小學(xué)生、大學(xué)生、民兵和軍人,他們在這里上歷史課。陽光像火焰一樣在石板上擦出噼啪的火星,游客們都躲到稀疏的樹蔭里。以色列人做著筆記,臉上十分堅毅和專注。

耶路撒冷的教堂眾多,我們眼花繚亂。萬國教會是要去的,因為它旁邊的橄欖園,是耶穌被捕前苦惱地祈禱著度過最后一夜的地點,那八株蜷曲的老橄欖樹,據(jù)說已有幾千年歷史;艾克撒清真寺也是要去的,它曾經(jīng)以十四列二百八十根圓柱夸耀于世,但三度地震的發(fā)生終于徹底毀滅,現(xiàn)在它的沉重色調(diào)的巨大圓頂和七扇拱門,仍使我們心甘情愿脫掉鞋子進去朝拜;耶路撒冷的圣地是圣墓教堂,它占地甚廣,即使手持一張示意圖,我深信我們一定遺漏了不少圣跡。

國會外銅鑄的七枝燭臺、老街上的風(fēng)車、熱帶樹木和白色建筑相映的迦法路……

流浪在地球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們,每年只能一次回到這座墻下集體哭泣……

矗立在綿延城堡的大衛(wèi)塔,看不出屢經(jīng)修復(fù)的痕跡,仍保存著古堡原始的滄桑和厚重?,F(xiàn)在這里是耶路撒冷的"歷史博物館"。它的蒼黃和悲涼,在與歲月的抗衡中,呈現(xiàn)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仿佛是猶太民族的底色,竟吸引我重復(fù)到這里三次。當(dāng)然,門票也是很貴的。

臨離開的前夜,主人以古堡著名的午夜燈光音樂會(臺港一帶稱"聲光秀")招待我們,但我想到清晨將開始的長途飛行,沒有勇氣隨其他外國詩人做通宵達旦的狂歡。垂頭喪氣回旅館收拾行李,并吞下兩片"安定"。

哭墻與"悲痛之道"

哭墻是猶太民族信仰的象征,全世界猶太人的巡禮地。

這堵高十五公尺的石墻,原是被破壞的神殿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面殘垣,史稱西墻。流浪在地球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們,每年只能一次回到這座墻下集體哭泣和祈禱,祈求上帝賜福,宣泄多年的亡國之痛?;夭粊淼娜耍缓贸鴫Φ姆较蚰ぐ?,這里總是哭聲不斷,所以又叫做哭墻。它是猶太民族統(tǒng)一和再度征服耶路撒冷的夢想。

一九六七年六月七日,以色列軍隊終于來到墻前,寫下猶太歷史最難忘的一頁。當(dāng)我在博物館看到這幅歷史性照片:墻下荷槍實彈卻淚流滿面的青年士兵們,我的眼睛不由得濕了。

由于哭墻所具有的宗教象征意義,因此不加刻意修繕,保持了石塊雜疊,草叢薊蘚寄生泥縫的原始狀態(tài)。不買門票,不許兜售紀(jì)念品和零食。遼闊的廣場上永遠熙熙攘攘,除了游客,據(jù)旅游部門統(tǒng)計,每年來朝觀的猶太人就有六十萬。

進到廣場之前,要打開提包檢查和武器測試。走近哭墻時,有一位和氣的老嫗給席慕容披上一件特備的披肩,因為席穿的是一件無袖連衣裙。安問我要不要像其他人那樣,把自己的心事寫下來,將紙條塞進墻縫,據(jù)說這樣可以和墻溝通,很靈驗的。我開玩笑地回答:"我不相信它懂中文。"

離開哭墻,就近步行去"悲痛之道",或者翻譯成"苦路"。當(dāng)年耶穌背負十字架從這里走過,整過極刑從第一站鞭打的教會開始,一共分為十四站,最后五站集中在圣墓教堂。每逢星期五下午,當(dāng)?shù)亟虝家e行"哭路"儀式。復(fù)活節(jié)期間耶穌受難節(jié)前的那個周五,簡直萬人空巷,水泄不通。站站都有圣跡、傳說、教會、修道院和祈禱室。漫游哭路,猶如穿行在圣經(jīng)之間。

這條悲傷的小路其實十分熱鬧而且世俗,寬不及兩米,多數(shù)屋檐相接不見天光,高高低低,全是石階,很像我們閩南的小街曲巷。街邊密密挨挨都是小店和地攤,亞美加、阿拉伯、猶太、歐美,甚至中國的小紀(jì)念品,都在殷勤招來游客。

當(dāng)年猶太人在破城之前,選擇了"不自由,毋寧死"的殉難結(jié)局。他們推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的執(zhí)行者,自愿接受親密戰(zhàn)友的一劍刺喉……

從門縫塞進來的憂喜

每次出國,我都會給自己買一件小紀(jì)念品。但是這次我?guī)У拿澜鸩欢啵埛讲幌裎鞣絿夷菢痈督o報酬或零用錢。我的錢剛好夠付私自出游時的門票、出租車、飲料(沙漠氣候需要不停地喝水)和簡單的快餐,甚至還咬緊牙根買了一本昂貴的中文版以色列畫冊。最后我強扣了一百謝克(以色列幣,四謝克相當(dāng)一美元)在手心,想至少買一張哭墻的塑膠畫版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