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為對于宇宙萬事萬物的“無知”,所以需要去學習、去認識,然而,一旦學習了、認識了,就容易把這些當成絕對的東西。一旦把認識絕對化,就成了“偏見”,就遠離了大道。用禪宗的話,叫“才出狼窩,又入虎口”。如果說“無知”是狼窩的話,認識會讓你“出狼窩”,可是一旦我們停留在所謂的“認識”上,把它絕對化為偏見或真理,我們就“入了虎口”,比“狼窩”還可怕。這是人類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老子在《道德經(jīng)》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闭f的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可以認識道,但不能停駐,一旦停駐,就不是常道了。我們可以去認識,但不能停留在所謂的認識上,一旦停留,就不是真正的認識了。其實,人類最大的無知,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是的那些“已知”。因為“無知”,人類會永不停歇地探索;因為“已知”,人類反而會停止探索的腳步,而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已知”,也是極不可靠的。
我們因為“無知”,所以不得不學習、認識,而一旦認識了,又容易產(chǎn)生偏見,甚至一定產(chǎn)生偏見,那我們該怎么辦?禪文化為我們提供了方法:放下、歸零。放下偏見、放下執(zhí)著,重新歸零,重新回到“無知”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永葆思維的清明,不被偏見所惑。如果說“學習認識”是“為學日益”的話,那么“放下歸零”就是“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如此就完成了一個“無知-認識-偏見-放下-無知”的循環(huán),只有不斷地循環(huán)認識,我們才不至于淪為“偏見”或“真理”的奴隸,才能真正有智慧認識宇宙世界的實相。而這種認識不是語言文字所能描述的,必須是感而遂通、天人合一的,是不可道的,是不可名的。是什么呢?我們必須自己去參。任何人代替不了,任何字面上的認識代替不了。
當我們認識了這一點后,就該時時提醒自己,應該像孔子一樣“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應該像《金剛經(jīng)》里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薄捌姟笔恰坝凶∩摹?,是對實相的歪曲理解,會遮蔽我們的智慧,讓我們變得愚不可及。
這個世界,還是多些無知,少些偏見,可能更加和諧。
(黃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