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飯碗和大師

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職場心經(jīng) 作者:劉博


最近受到一些同事的質(zhì)疑,說你老劉只關心市場銷售,對做技術的同事漠不關心,因為你的博客里頭就沒有怎么提過!

當然首先得向這些技術大師和小師們道歉!其實老劉并非不關心做技術的同事,只是因為老劉自愧對技術幾乎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總是感覺沒有發(fā)言權。所以也就只好閉嘴罷了。

不過仍然還是有話要說。因為在過去的若干年中,不時收到同事、朋友的請求,說,我不想做技術了,拜托,能不能幫我在市場、銷售那邊找一個位置???有這種想法的,還包括老劉家里的晚輩。因此情況看起來有一些嚴重。

打算著從技術轉(zhuǎn)向銷售的,無非出自如下幾個理由。

第一,技術工作太過枯燥。每天面對著電腦跟字母數(shù)字較勁。尤其是在大公司里頭,技術越分越細,窮幾十年時光,也不過是鉆到一個老鼠洞一般狹窄的領域,還不一定能夠干出點什么。

第二,我喜歡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和人打交道充滿樂趣而且有新鮮感。另外,做市場銷售的工作換得比較快,一兩年、兩三年就能換個地方。做技術的不行。時間長了就把人給做傻了。

第三,做技術掙錢少。因為研究開發(fā)人員不像銷售一樣有銷售提成。同樣資歷的人里面,做銷售的都已經(jīng)有房有車了,我還苦不堪言地拿著那點工資,扛著一堆貸款呢。

說實在話,除了“和人打交道未必總是充滿樂趣而且有新鮮感”之外,這些理由沒一個是錯的。我也無意反駁。只是想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審視一下,算不上倚老賣老。

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老劉也曾經(jīng)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當初的碩士論文,也曾經(jīng)得到以北京大學許卓群教授為首的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評價。但是,老劉除了在讀研之前在研究所工作過3年之外,碩士畢業(yè)之后,就和技術工作分道揚鑣了。后來的路,比起很多人來,算不上不成功。但是,曾幾何時,老劉對當初拋棄技術工作追悔不已。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特長”了。就如同一位做了多年多家公司的老總的朋友所自嘲的那樣:除了做老總好像什么都不會干了!可是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老總的位子給你坐?說白了,就是“身無長物,技無長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就變得比別人大。這樣的感受,或許在四十歲之前感覺不到,一旦“不惑”了,就有體會了。說的嚴重一點,飯碗可能都成了問題。

也是一個朋友說過一句很俗但是也很實在的話“人活著,有名有利有尊嚴,就夠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有名有利不容易,但是名利有如過眼云煙。尊嚴則不同,社會上人的尊嚴取決于你對社會的價值和可取代性。在這一點上,顯然做技術的要比非技術的人員有更大更多的優(yōu)勢。就如同老劉,對于那些院士和教授的尊重程度可能大大高于對官員們的尊重程度。因為在老劉心里,院士教授們對社會的價值更大,是不可取代的。因為老劉并不知道他們的專業(yè)所以不知道他們究竟對社會的價值有多大。事實上,多數(shù)人和老劉一樣不知道,但是卻和老劉有一樣的尊重。而要成為真正的大師,恐怕非技術領域難以達到。那些“銷售大師”和“管理大師”們,同樣是把銷售和管理作為一門科學技術來研究的。

當然你有可能成為大師,因為你的研究、開發(fā)領域是如此之窄,以至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像你一樣的專家。就算你成不了大師,你的飯碗在二十年之后就有可能比別人端的更穩(wěn)。當然,如果你做技術做得實在不爽,要轉(zhuǎn)去做其他工作,老劉也沒法攔住你。但是,老劉必須提醒您一句:從技術轉(zhuǎn)向非技術基本上是一條“不歸路”,若干年后如果您也像老劉一樣后悔,羊去牢空,也就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遇山爬山,逢河跳河了。

(2007.07.1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