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申冤,官升一級,這實在是一個激勵。張之洞也嘗到了甜頭,他沒有滿足現(xiàn)狀,而是乘勝追擊,再接再厲,極力發(fā)揮言官職能,以忠君愛國愛民為懷,放眼國計民生大事,把上疏事業(yè)進行到底。他相信,靠上疏國家大事也能上位,這事很靠譜。
● 崇厚賣國
張之洞升為司經(jīng)局洗馬的這個月,朝廷也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外交大臣崇厚(1826—1893,滿洲鑲黃旗人)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里瓦幾亞,擅自同沙皇俄國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歷任兵部、戶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直隸總督,奉天將軍。同治年間,他還開辦天津機械制造局。天津教案發(fā)生后,他還代表朝廷出使法國謝罪。
崇厚雖是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但他不懂外交,不顧國家和民族利益,竟然在沙俄的強勢威逼下,擅自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該條約一共18條,主要內(nèi)容是:被沙俄占領(lǐng)的伊犁歸還中國,但伊犁以南特克斯河流域及齋桑湖以東的土地割給沙俄;允許沙俄在蒙古及新疆免稅貿(mào)易,并增辟兩條到天津、漢口的商路;允許沙俄在嘉峪關(guān)等七地開設(shè)領(lǐng)事館,并賠償沙俄軍費500萬盧布。
崇厚擅自簽訂了這份賣國條約后,竟然不等朝廷的批復,悄然回國。消息傳來,全國輿論一片嘩然。稍稍有點愛國之心的臣民,都措辭嚴厲地參劾崇厚,清流黨那些言官們的表現(xiàn)最狠。張之洞作為清流黨的青牛角,他更是摁住崇厚一通猛頂!
● 沙俄的野心
在介紹張之洞猛頂崇厚之前,先交代一下《里瓦幾亞條約》簽訂的背景。19世紀60年代中后期,“同治中興”的局面已開始瓦解,帝國再次內(nèi)憂外患。
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在陜西回民起義的影響下,新疆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回民起義,起義頭目為了攻城奪池,還向鄰國浩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nèi))求援,浩罕王王阿古柏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然后率軍侵占烏魯木齊和吐魯番一帶,并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從此開始奴役中國人民。浩罕王侵占新疆其實是受了英國的指使,英國派他侵占新疆,主要目的是搶先沙俄一步瓜分中國。沙俄看出了英國的企圖,他們恨得咬牙切齒。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蓄謀已久的沙俄大舉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區(qū),并與英國爪牙浩罕形成對峙,西北邊防告急!
然而,沙俄在出兵時竟虛偽地放出口號:“我們不是搞侵略的,我們是來幫助大清帝國清理門戶的,待所有失地收復之后,我們立即交還領(lǐng)地?!闭l都聽得出來這是假話,因為沙俄的狼子野心昭然于世。
直到這時,清朝當局才想到要維護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但除了調(diào)兵遣將鎮(zhèn)壓回民起義、派人同沙俄淡判外,他們連“強烈譴責”和“嚴正抗議”這樣的響屁都不敢放。
在清王朝這種極度窩囊的情況下,日本又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兵侵占了臺灣,東南告急!東南和西北兩邊都告急,清朝當局和滿朝文武都坐不住了。危急時刻,是保護東南呢,還是收復西北呢?這個問題,在朝廷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爭議在“東南”和“西北”兩派之間展開。
東南派代表人物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他主張放棄西北,力保東南。他認為朝廷很難做到兩邊都兼顧,還說不收復西北對于朝廷來說不算什么,但如果失去了東南海防線,那么朝廷就如臨大敵,后患無窮。
西北派的表人物則是陜甘總督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淮陰人),他堅決反對李鴻章這種顧此失彼的餿主意。他認為撤兵西北就是自毀城墻,每撤一寸,敵人就會進攻一尺。到那時,所有的敵人都會來犯,必將防不勝防。他建議朝廷當務(wù)之急,應(yīng)撤出鎮(zhèn)壓陜西回民起義的部隊,西征新疆,收復失地。
朝廷權(quán)衡利弊后,采納了左宗棠的主張和建議,并任命他為欽差大臣,掛帥征西。
光緒二年(1876年)臘月,經(jīng)過幾年浴血奮戰(zhàn),左宗棠終于平定了阿古柏之亂,收復了被其侵占長達12年之久的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左宗棠厥功甚偉,他因此成了民族英雄。
失地都收復了,沙俄也該兌現(xiàn)他們的承諾了,但他們認為清政府軟弱可欺,就是拖著不還。不得已,清政府只好派崇厚出使俄國談判。
朝廷崇厚出使沙俄,很多朝臣都擔心他會把事辦砸,張之洞更是憂心忡忡,于是他向朝廷上了這樣一道奏折:崇厚出使沙俄前,應(yīng)先到新疆實地考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再和左宗棠碰碰頭,因為左宗棠最熟悉新疆的情況,他最有發(fā)言權(quán)。
張之洞的這個建議是合理的,也是明智的,但腐朽透頂?shù)那逭妒菦]采納,結(jié)果就導致了崇厚擅自賣國且悄然回國的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