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諾在童年時期被母親嚴(yán)重挫傷了自信心,她以后不管是在扮演妻子、兒媳還是母親的角色上都對自己非常不滿意。
埃莉諾?羅斯福與母親
埃莉諾?羅斯福在《埃莉諾?羅斯福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Eleanor Roosevelt )的開篇就寫道:“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女子?!焙髞硭盅a充道,“她看起來是如此美麗,讓我崇拜得不能自已,連可以摸一下她的裙子、珠寶首飾或者任何一樣與她有關(guān)的東西,我都感覺是莫大的恩賜?!?/p>
埃莉諾的母親安娜在她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埃莉諾?羅斯?!谝痪怼罚‥leanor Roosevelt Volume 1 )中,作者布朗奇?威森?庫克猜測:母親過早的離世,也許更加深了她在埃莉諾心目中理想而完美的形象,埃莉諾覺得自己比不上母親。安娜重儀態(tài)勝于情感,重美貌勝于其他一切品質(zhì),而在埃莉諾長到兩歲時,安娜就覺得女兒“顯得太嚴(yán)肅”,還戲稱她為“老奶奶”??紤]一下安娜身處的時代背景,我們就可以理解她為何如此注重外表。身為一位19世紀(jì)末期上流社會的名門淑女,她自然把外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孩童時期的埃莉諾卻不知道這一點,和其他討不了父母歡心的孩子一樣,她感性地認(rèn)為母親不喜歡她是因為她自己不夠好。而安娜似乎又理所當(dāng)然地視女兒為自己的影子,這就讓她明顯扭曲的自我形象輕易地轉(zhuǎn)嫁到女兒身上,導(dǎo)致埃莉諾也覺得女人的價值就等于外表的美麗。
嘉年華之鏡式自我形象影響做了母親的女兒:雖然為了得到社會公眾的認(rèn)同,埃莉諾摒棄了一部分母親那個時代拘謹(jǐn)刻板的作風(fēng),但身為母親的她卻無法同樣做到這一點,特別是面對她最大的孩子,也是她唯一的女兒—安娜。為了紀(jì)念母親,埃莉諾給女兒起了和母親相同的名字。我們從庫克的筆下可以看出,童年時,埃莉諾的自信心因為受到母親安娜的言語傷害而遭受嚴(yán)重打擊,而女兒安娜的自信心也因為埃莉諾的嚴(yán)苛態(tài)度,同樣受到重重的打擊。
“埃莉諾自己從令人窒息的繁瑣禮俗中解脫出來,可是這一點并沒有延伸到她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她一直困于婆婆、教母以及一切女性長輩的陰影之中,而且過往痛苦的記憶不斷干擾著她的決定,所以埃莉諾并沒有和女兒一起分享這種自由……”作者還寫道,“埃莉諾對待自己的女兒和她母親的態(tài)度如出一轍:她變得冷漠而疏離,面對女兒她選擇緘默不語,拒絕對安娜打開心扉,即使發(fā)生了好幾次令她傷心絕望的變故,她也一概不提?!?/p>
埃莉諾的母親安娜認(rèn)為:女性的古典美等同于自身價值,這種觀念致使女兒用相同的價值體系去衡量自己。所以,埃莉諾成長過程中的自我形象一直是扭曲的,她認(rèn)為自己比不上母親或婆婆那樣的女子。如果她的自我形象更為真實準(zhǔn)確,她就會感到,除了美貌之外其他品質(zhì)也同樣重要。這樣的話,也許埃莉諾能夠在撫養(yǎng)女兒上擺脫母親的束縛,摒棄刻板的教條;如果她對自己做母親的能力多一點自信的話,也許她在這個角色上能表現(xiàn)得更輕松自如一些。
在最后一類母女關(guān)系中,“名人女兒”的自我形象出現(xiàn)扭曲是因為母親不在身邊或者曾受到虐待、忽視,還可能因為母親去世、生病或者精神狀況出現(xiàn)異常等原因,造成上述現(xiàn)象同時出現(xiàn),甚至是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