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肯尼迪開始,美國競選都非常重視電視。但美國很多年輕人平時根本不怎么看電視,他們喜歡的是“聚友網”(Myspace)和“Facebook”。這兩家看起來互相競爭的社交網站的老板都是猶太人,而且都是由“咱們一伙”的資金扶持起來的。這種現(xiàn)象在美國很普遍,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大股東是相同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也有相同的幾幫投資人。
作為政壇的新生代,奧巴馬很善于利用新技術。他在2006年競選連任參議員時就曾經找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克里斯?休斯來幫忙。休斯為他建立了一個非常直觀非常有意思的社交網站——(我的貝拉克奧巴馬)。
奧巴馬的支持者們可以在上面建群、策劃公共活動、籌款、下載工具,也可聯(lián)系他人。該網站還讓競選活動以最省錢有效的方式接觸到它最熱情的支持者。奧巴馬支持者建的群遍布整個美國,并在新罕布什爾州失利后扭轉頹勢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還成立了很多“奧巴馬快速應答”小組,貼出詳細的、可以驗證事實的答案來回復針對奧巴馬的負面新聞。
當競選結束的時候,志愿者們已經在網站上建立了超過200萬的檔案,策劃了20萬個線下活動,組織了35000個小組,張貼了40萬篇博客,在7萬個個人籌款頁面籌集到3000萬美元。32
不光是面簿Facebooks,事實上互聯(lián)網上的巨無霸大部分都是猶太人控制的。谷歌(Google)、聚友網(Myspace)、維基百科都是猶太人創(chuàng)建的,雅虎雖然不是猶太人創(chuàng)建的,但其管理團隊大部分也是猶太人。這些大網站都支持奧巴馬,如有攻擊奧巴馬的帖子,馬上予以回擊。如果說不過,就立刻刪掉。
這些網站還搜集了大量的特定信息。比如,奧巴馬的支持者多是什么類型,有什么習慣;他的反對者多是什么類型,有什么習慣,主要攻擊他哪些方面等。奧巴馬的反對者在面對他們的對手時,幾乎是赤身裸體的。
希拉里背后是“胡蜂”財團,錢有的是,因此以往那種讓對手競選資金忽然出問題的辦法就沒用了。雖然“胡蜂”財團控制著大部分報紙,但目前影響最大的媒體是電視。當初“胡蜂”們覺得這個東西風險太大,不愿投入,現(xiàn)在后悔也晚了。不過雖然電視大多控制在猶太財團手里,但也不能就不讓希拉里用。畢竟事情不能做得太絕,萬一希拉里贏了呢?從這一點來看,猶太人也有點像中國人,講究個“當面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不過猶太網絡動員起來后,大批主持人開始倒戈,在節(jié)目中明顯傾向奧巴馬。希拉里單獨出現(xiàn)的時候,不是時段不好,就是在鏡頭上顯得又老又難看。因此,希拉里團隊指控電視臺給奧巴馬的時間比給希拉里的時間多太多了。
《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評論員霍華德?克茨(Howard Kurtz)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支持這種說法的,而且很多報道明顯暗示奧巴馬肯定獲得提名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統(tǒng)計表明,51%的觀眾認為媒體對希拉里太嚴厲,而認為媒體對奧巴馬嚴厲的只有12%。但希拉里無可奈何,其他對手在媒體那里吃虧更大,猶太網絡多年的布局產生了巨大效應。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奧巴馬對手的支持者氣急敗壞之余,抓住奧巴馬早期跟一些黑人過激分子的關系,進行人身攻擊。當然,希拉里自重身份,是不會干出這些事的,據(jù)說都是她的支持者太“愚忠”才施展這些下三爛招數(sh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