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神百度帶來的病

大腦就愛找借口 作者:李東野


怪癖實錄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某友做程序員,女,適婚年齡,未婚,媽媽急,哥哥急,朋友急,她自己也急。無奈交際圈太小,每天只能對著電腦和一堆代碼,男朋友怎么能出現(xiàn)呢?

某日,頤和園萬壽山,某位皇帝吊死的那個樹下,俺與她促膝長談。

從東家談到西家,從朋友談到老鄉(xiāng),從她的公司談到俺的單位,從掙錢談到借錢..終于,很不好意思地繞到了這個最敏感最討厭讓我們最無能為力的歷史遺留問題——找男朋友。

一起想了N種辦法,比如,過馬路裝瞎子引起帥哥同情啊,到未名湖裝落水等英雄救美啊..無奈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實施瓶頸,終于無語,安靜了大約十幾分鐘,我們看著老樹的影子在地上寂寞地劃圈,聽著游人、知了的有意無意的聒噪,俺突然說:“要不,百度一下?”

“哦,也行?!?/p>

..

雖然只是笑話,但對很多人來說,可以不逛街,不上美容院,甚至可以不吃飯,就是不能一天不上網。

在網上泡得久了,逐漸對網絡產生了一種依賴,用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叫“搜索引擎依賴癥”,通俗地說叫“百度依賴癥”。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不知道或不懂的問題,在網站里輸入幾個關鍵字或詞就能搜索到所要的答案,長期依賴于這種搜索方法被稱為“百度依賴癥”。

“百度”已成為搜索的代名詞。而“有困難,找百度”也成了一種習慣。就和以前說:“有困難,找警察”一樣普遍。對此,專家提醒,這是網絡時代的一個全球化現(xiàn)象,無限的搜索引擎讓人類有限的大腦實現(xiàn)任意銜接。而需要正視的是,搜索成癮所帶來的思考惰性,讓越來越多的網民思維趨于簡單化。

那么百度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病呢?

揭秘真相

一年前,中搜總裁兼CEO、被稱為中國搜索引擎第一人的陳沛在其《搜商:人類的第三種能力》一書中,第一次提出“搜商”的概念,并把它稱為人類除“智商”、“情商”之外的第三種能力。

“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不僅能幫我們搜索到想要的信息,還能幫助我們尋找秩序感,巧妙使用搜索引擎,能夠減低或者消除我們對信息的焦慮感?!?/p>

陳沛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沒必要對信息逐一瀏覽,至于記憶就更沒有必要了,信息是為我們所用而非駕馭我們的;其次,信息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不要期望面面俱到,只查跟你工作或者需求有關的信息即可,并對信息加以整合,同時合理使用時間挑一些主流媒體查查即可。

而一群“史上最牛的職場達人”已經宣稱自己達到了“三不境界”:不記憶任何資料、不思考任何問題、不撰寫任何文案。這都是因為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讓很多上班族染上了“搜索依賴癥”。

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中顯示,44.71%的網民經常使用(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可見近半數(shù)網民經常使用搜索引擎。此外,每天使用一次搜索引擎的用戶也占到了17.2%,這意味著每日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戶數(shù)高達61.9%。隨著“有困難找百度”檢索“上癮”也成為了一種流行病。

很多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80后年輕人,則將搜索使用發(fā)揮到極致,24歲的媒體從業(yè)者方志濤就概括道:“這年頭,還有誰上網不用搜索的嗎?從早上一睜眼開始,去哪兒吃早飯,坐哪路車,文案怎么寫,下班放學之后去哪K歌,明星們的八卦,最新的新聞事件更新,哪里有購物打折,身體不舒服是咋回事,甚至你忽然想知道某個久違的朋友的近況,都可以立刻上網搜索一下?!?/p>

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由于對搜索引擎的過分依賴,讓太多網民不再費力去記憶,不再絞盡腦汁去思考一些問題,不再為一個觀點而爭論。

“不記、不想、不爭”的“三不”行為,已經成了許多都市白領最普遍的互聯(lián)網行為。

“以前人們覺得自己的大腦應該是知識的蓄水庫,然而現(xiàn)在年輕人的大腦卻像抽水馬桶一樣,一切知識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喪失了基本的積累。”

張怡筠發(fā)現(xiàn),許多人之所以迷戀上網絡搜索,是因為他們怕在朋友的談論中有太多事情自己不知道,“置身于與人交流中,對他們提及的內容一旦不知曉,他們就會坐立不安,又由于交流障礙無法直接與人交流獲得答案,于是只好沉浸在對海量信息無法掌握的焦慮之中”。

因此,人們習慣從網絡搜索中獲取一切生活中需要的信息,甚至變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種來源,有些人的癥狀比較嚴重,對網絡搜索的依賴導致他們喪失了溝通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