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動寶典6:推敲題眼(1)

感動,作文:閱卷老師講高考作文 作者:麥堅(jiān)


【感動秘笈】

半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必須緊緊抓住題眼,仔細(xì)推敲,才能打動閱卷老師。半命題作文顧名思義,是指只給一半題目,另一半由學(xué)生自行確定,比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歡漫畫《______》”,由考生自己填上“給六指做整形手術(shù)”或者“截錯了”。這里要指出的是,半命題作文就是出題者給出一個尚不完整的題目,要求我們先把題目補(bǔ)充完整再作文。補(bǔ)充題目時,要注意兩點(diǎn):一是所補(bǔ)充的必須符合語法邏輯,二是題目不要定得過大。所謂符合語法邏輯,就是補(bǔ)充部分與給出部分在語法上要搭配得當(dāng),在事理上要符合生活事理。例如,《我明白了___》,“道理”“意思”

是符合語法的,如果補(bǔ)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語法了。至于題目不能定得過大,是因?yàn)榇箢}目的寫作范圍廣,不利于選材和組織材料,寫作難度自然就大。例如《___的早晨》,此題可補(bǔ)充的詞很多,如“校園”“公園”“冬天”“家鄉(xiāng)”“南國”等,以上詞語中,“南國”一詞的范圍就大,文章很難把南國早晨的特點(diǎn)寫出來。題目補(bǔ)充完整后,我們就需要抓題眼確定文章重點(diǎn)。一般說來,用一句話做題目的,要抓住它的謂語部分;用詞組做題目的,要抓住修飾性或限制性的詞語。比如1996年高考作文的題眼應(yīng)在“更喜歡”三個字上。

【感動片段】

片段一:

身處喧鬧的菜市,我們常常毫不吝嗇自己的聲音,與小販大聲地討價還價;若我們步入寂靜的圖書館,則會小心翼翼、舉止文雅,生怕打破了那一分寧靜。這就是一種心理慣性:對于殘缺的東西,我們會對破壞行為不以為意;對于完美的東西,我們則不由自主地加以呵護(hù)。

牙牙學(xué)語時的我們,就聽爸爸媽媽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偷偷拔了一把蔥,父母沒有嚴(yán)加管教,結(jié)果偷蔥演變成了偷錢,男孩誤入歧途,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小偷。正是成長道路上的一次小小的失足,使男孩一步陷入了罪惡的泥淖,最終不可自拔。這也是一種心理慣性。當(dāng)我們有意或無意地破壞了原有的完美,使原本完整的防線破了一個缺口,破壞力就會越來越大,好似決堤的洪水,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不要打破那扇窗》

這扇窗就是一個標(biāo)尺,作者用一個故事闡明了跨越這個尺度的后果。真是讓人猛醒,這秭心理慣性是多么的重要,我們不要輕易破壞原有的完美。

道理深刻。

片段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百年前,登高望遠(yuǎn)的詩人給予我們以善假于物的智慧。牛頓說過:“我之所以看得更遠(yuǎn),是因?yàn)槲艺驹诹司奕说募绨蛏?。”故但凡成大事、求大智者,莫不善用前人的精神要義、文明精華。

“從零開始”,實(shí)在是一種不可取的做法。

——《欲窮千里目》

作者巧妙地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從零開始,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立意高遠(yuǎn)。

片段三:

席慕容說: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yuǎn)不會敗落。

闊別故鄉(xiāng)多年,我才吟出這一句詩的滋味?;蛟S,“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記憶,經(jīng)歷時光的打磨,反而愈發(fā)清晰了。

夢中常常回到故鄉(xiāng)。那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間,總有幾聲歡快的蛙鳴,老?!斑琛琛钡暮艉?。有時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戲,水花常常濺在挽起的褲管上……——《薔薇·故鄉(xiāng)》

作者引用席慕容精美的詩句,引出思鄉(xiāng)的話題,奠定下文對故鄉(xiāng)的回憶。故鄉(xiāng)的事總是給人更多的留戀。這曲深情的故鄉(xiāng)戀歌,激起無數(shù)的遐想,體現(xiàn)了作者構(gòu)思立意的獨(dú)具匠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