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對之竭誠相待,禮數(shù)甚到,甚至還為昨日的“酒醉’,失禮表示了歉意。
一切都跟真的一樣。對于英布一類的庸人,可以隨便操縱。
明眼人看來,劉邦的戲法或許不太高明,但已經(jīng)換來了英布對天盟誓,要誓死為漢王效命。
項羽有時太過斬盡殺絕。英布的妻小作為他的替罪羊全部遭到了殺戮。
在這個問題上,劉邦看得更遠,死有時比活著更輕松,他不會讓仇敵便宜地死去。
英布報仇心切。劉邦于是命他赴楚作戰(zhàn)。許多跡象顯示,楚漢之間要打一場大仗了。
破壞對方的糧道,是爭取戰(zhàn)爭主動的一種常用辦法。
項羽發(fā)兵截阻漢軍糧倉,軍糧損失很多。
截糧成功后,項羽大軍的矛頭直指漢軍總部滎陽。
眼看辛苦經(jīng)營的滎陽瀕臨滅頂之災,劉邦寢食難安。
百無聊賴之際,酈生獻上分封六國后嗣之計,劉邦糊里糊涂地接受了。
張良入殿拜訪,聽說此事,陳述了八條不可行的原因,劉邦聽后汗出不止,竟連口中的飯都噴了出來。
劉邦暗自慶幸張良的及時來到,避免了一場大錯。酈生因錯誤的分析遭到了劉邦的訓斥。
劉邦尊重有才識的人,看重他們的建議,不避親疏,正確的堅決采納,謬誤的及時糾正。有多少人乞望君與臣之間能有這樣的際遇呀!
張良這一次也沒有解救滎陽之困的好辦法。
解滎陽之圍的第一功臣當數(shù)陳平。
陳平年少時就喜好讀書,胸中懷有主宰天下的遠大志向。
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洪流也將之挾裹進去,起初他尊魏王咎為主,后又投至項羽麾下。關中分封后,殷王司馬卯一度叛楚,陳平受命平定之,被提升為都尉。劉邦滅殷,司馬卯降漢,項羽遷怒于陳平。害怕被殺,加之認清項羽的暴虐本性,陳平毅然只身不遠千里投到劉邦門下。漢王身邊于是又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謀臣。
陳平的出現(xiàn),對劉邦來說是福,對項羽則是禍。
漢王不怕與項羽交鋒,不怕他的千軍萬馬,他怕范增,怕鍾離昧等項氏死心塌地的忠臣。
陳平了解劉邦的心思。
剛愎自用,好猜忌是項羽的個性特點。針對這些,陳平找到了破敵之法。
其實,陳平的辦法屢試不爽,并且再也簡單不過。反間計,任何年代的戰(zhàn)爭中都被利用過。
劉邦愛財,但他舍得拿出巨金,去賄賂楚軍,讓他們散布謠言,詆毀股肱忠臣。
錢不是萬能的,有時卻可以通神。
四萬兩黃金,使鍾離昧失去了項羽的信任。
對亞父范增,項羽信賴依然,而且聽從范增的建議,將滎陽圍得更嚴。
漢王在這種形勢下,擔心守不住滎陽。便致書項羽講和,愿以滎陽為界,劃分地盤。
處于優(yōu)勢的項羽當然不愿講和。太按原則辦事了,項羽禮尚往來,不殺漢使,又派一名楚使進入滎陽城中探聽虛實。
這樣又中了陳平一計。
楚使在漢營受到了太牢之禮。
漢王、陳平借機誣陷范增是私通漢方的主謀。
楚使一五一十把在漢營的所見所聞報告給了項羽。項羽再也無法面對他的“亞父”了,耳聽為虛,眼見總為實了吧。
暴怒之下的項羽要抓范增質(zhì)問。
身邊的幾個謀士勸住了他。
“治罪要有真憑實據(jù),來自漢營的所謂證據(jù)難說不是劉邦編造出來離間大王與亞父的。”
就此看來,陳平的反問計很可能被拆穿。
項羽聽從大家的意見,忍了又忍,才沒向范增發(fā)難。
人人都明白,唯獨范增蒙在鼓里。不存半點私心的心里,一門心思地想著為項羽滅掉劉邦。
眼見項羽對改打滎陽城懈怠下去,范增心中焦慮萬分。
“時間就是一切,請大王火速破城?!?/p>
面對范增的肝膽之言,項羽沉默不語。
厚道之人,情急之時說的話更加激越: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p>
可憐的范增又提起了鴻門宴上項羽不聽勸告縱虎歸山。本來心中憋足悶氣的項羽一下子爆發(fā)出來:
“你叫我快攻滎陽,我偏不!我真擔心,可能滎陽攻不下,我就已經(jīng)死于你手了。”
項羽不著邊際的話使范增摸不著頭腦。
他愣愣地看著項羽。
“項羽從來沒對我說過這種話,這是怎么了?”
一定是讒言離間。
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范增也忍耐不住這口氣。
他對項王朗聲說道:
“天下事已經(jīng)大定,愿大王好自為之!”
“我年紀太大了,也該退休,不想頤養(yǎng)天年,只求能回葬鄉(xiāng)里?!?/p>
范增走了,項羽也沒挽留。
范增臨行之際說了許多話,項羽耳邊反復回蕩的只有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