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征路上
“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會開門迎接沛公,這樣,沛公可長驅(qū)直入,毫無阻礙了?!?/p>
項羽與章邯的決戰(zhàn),使項羽吸引了秦軍主力。所以,當(dāng)項羽與秦軍奮力拚殺的時候,劉邦進軍關(guān)中的戰(zhàn)斗勢如破竹,十分順暢,幾乎沒有遇到強勁的抵氣,直指秦關(guān)。劉邦撿了一個大便宜。
與此同時,劉邦不僅沒有消耗力量,反而勢力得到不斷擴充;收編了大量的隊伍,網(wǎng)羅了大批賢才。
劉邦按照懷王的命令,從彭城出發(fā),西征關(guān)中。西征的第一仗是攻打昌邑(今山東境內(nèi))。
昌邑秦軍守令自知戰(zhàn)不過劉邦,便緊閉城門,據(jù)高墻固守。昌邑守令就用弓箭與石塊來對付劉邦軍隊的刀與槍。
這一招還真靈,劉邦幾次攻城,均被如雨的矢石擋回。
劉邦不僅沒有攻進城池,反而傷了幾百攻城兵卒。
正在劉邦一籌莫展之際,有人通報:
昌邑人彭越帶領(lǐng)千余人前來幫助劉邦。
這彭越?jīng)Q非等閑之輩,在此,我們應(yīng)有所交待。
彭越字為仲,原在湖中以捕魚為生。
早年,彭越力量過人,在青年人中有較強的影響力,捕魚的青年便將彭越推為漁長,以便在彭越的協(xié)調(diào)下,眾漁民互相有個照應(yīng)。
待到陳勝、項梁相繼起兵,海內(nèi)鼎沸,各地紛紛叛秦,擁戴彭越為漁長的那部分青年坐不住了,也想乘亂世撈一把,都勸彭越據(jù)地自立,帶領(lǐng)眾人反秦。眾青年十分樂意這樣做,因為只要據(jù)地自立,就有可能不再干打魚這份苦差事。就是打魚,起碼也可以不向官府交納苛捐雜稅。然而,彭越對此舉十分慎重,說是兩龍方斗,看看再說吧。
彭越要看看局勢,如果秦朝在各地反抗下仍穩(wěn)如泰山,他不會輕舉妄動。
轉(zhuǎn)眼到了二世二年,各地抗秦義舉更盛,而秦朝力量日衰,捕魚的百余名青年再也按捺不住,決心跟定彭越,推彭越為領(lǐng)頭的人,定期舉事。
彭越見局勢如此,也下定決心,決計起事。于是,他與擁戴他的那幫青年們約定:第二天早晨舉行起事大會。
彭越認(rèn)為盡管這幫青年心氣很高,但打起仗來肯定是烏合之眾。要想使這支隊伍成大業(yè),必須樹立自己的絕對權(quán)威,建立嚴(yán)明的軍紀(jì)。
所以,彭越特別規(guī)定:明早舉行起事會議時,延期到會的定斬不饒。彭越以此驗證部屬的狀況,也借此大作文章,樹立權(quán)威。
第二天,天還未亮,彭越就起床了,提前趕到集會場所。旭日東升,眾青年陸續(xù)到來,十一群,三一伙,稀稀散散,許多人未按期到會,有的中午才到。
見到這種情況彭越一臉忿然之色,對眾人說:
“我原來并不想當(dāng)大家的領(lǐng)頭人,是你們極力推舉我為長,既然如此,你們必須聽我指揮。昨天,與各位有約,日出即是舉行會議的時間,現(xiàn)在已到了中午,我數(shù)了一下,違約遲到的有十人,按昨天約定,本應(yīng)一律處斬,但念人數(shù)太多,不可全殺,只有將最后一名遲到者斬首示眾,以肅軍紀(jì)?!闭f到這里,彭越看了看那位青年,說:
“軍令如山,兄弟,對不起了?!?/p>
眾青年并沒有把彭越的話當(dāng)回事,仍然說笑著,有的人還不以為然地對彭越說:
“干什么這么認(rèn)真,晚到一會哪至于斬首呢,以后我們一定遵守你的命令就是了?!?/p>
彭越也不答話,命令心腹將最后一位到會者,推到外面,剁成兩段。
諸青年頓時驚得目瞪口呆,連驚帶怕,每個人的頭上都冒出了冷汗。從此再也不敢怠慢彭越,再也不敢違令了。
彭越此舉,將一幫烏合之眾,在短時間內(nèi),建成準(zhǔn)軍事力量,盡管有些殘酷,但確實證明彭越有膽有識。
彭越起事后,又招募各地散兵游勇,不久,就建立了一支千余人的隊伍。
當(dāng)聽說劉邦來到昌邑,彭越遂前來助他。
劉邦與彭越合兵一處,再攻昌邑,仍然未果。
劉邦見昌邑久攻不下,意欲改道進兵,便與熟知本地情況的彭越相商。
彭越告訴劉邦:改從高陽,也無不可。
劉邦采納了彭越的意見,便與彭越約定日后再會,自己帶著人馬直奔高陽。
高陽有一位老儒,貧寒落魄,無以為生,于是便充當(dāng)里中監(jiān)門吏,聊以口。此人姓酈名食其,是一位高士。此人善言,且足智多謀,但自視清高,很難看上別人,常有指摘別人的言辭。旁人并不知其才,笑他滿口狂言,并稱他為“狂生”。
酈食其有兩大特長:善言、善謀。所以,在劉邦西征的過程中酈食其功不可沒,許多城池由于酈食其的游說不戰(zhàn)而降。
當(dāng)然,善言而不多言才是最佳,多言,有時會帶來麻煩。日后,酈食其就因多言而招殺身之禍。
劉邦到了高陽之后,自然成為高陽百姓議論的話題。
酈食其也與一位他熟悉的友人談起了劉邦。
酈食其說:
“我聽說沛公性情倨傲不肯禮待下人,是不是這樣啊?”
友人說:
“這種傳聞,也許有些原因,但據(jù)我所知,沛公喜求豪俊,每過一地,都要找當(dāng)?shù)刭t人交談?wù)埥?,沒有聽說對哪位高人有些許輕視?!?/p>
酈食其若有所思地對友人說:
“照你說來,沛公確有大略,看來不同凡響,我愿與沛公一談,你可否為我先通報沛公?你可對沛公這樣說:里中有個酈生,年六十余,身長八尺,素好大言,里人都視為狂生,他卻自謂非凡,讀書多智,能助大業(yè)。”
友人搖頭道:
“據(jù)說沛公不喜歡儒生,每遇前來求見的儒士,沛公就命他脫冠,作為溺器,就是平日談話中也常說儒生迂腐,笑罵不休,你怎么以儒生名義與沛公晤談呢?”
酈食其十分自信地說:
“你先為我通報一聲吧,我料沛公不會拒絕?!?/p>
友人到劉邦的大營后,按照酈食其的吩咐通報了劉邦,劉邦二話沒說,就同意與酈食其晤談。
酈食其果然前往劉邦的營帳。
走進帳中,劉邦正坐在床上,床下有兩名使女正為劉邦洗腳。酈食其大模大樣地站在帳中,既不行禮,也不開口,一副高傲的神態(tài)。
劉邦見了,心里很不高興,誰見了劉邦不是恭敬小心呢?一個人如果習(xí)慣了別人的尊敬,心里很難容忍別人的傲慢。所以劉邦對酈食其不理不睬,專心致志地看著使女洗腳,好像根本就沒有看見闖入的老頭子。
酈食其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