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節(jié):治療故事的創(chuàng)作(7)

故事知道怎么辦 作者:(澳)蘇珊·佩羅


尋找隱喻線索時,并沒有固定的、快捷的規(guī)則——故事是不會那么輕易地符合“規(guī)則”的!有時候幽默會帶來絕妙的效果。例如在一個關(guān)于偷東西的故事中,“黏黏的手指”的隱喻以及一個同名的人物可以引出各種奇遇,因為任何東西一碰到這個手指就會被黏住。有時候,故事中那些具有“異域風(fēng)情”的隱喻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如果在一個關(guān)于吃手指的故事中,講一只喜歡吮吸自己手指和腳趾的小猴子(結(jié)果錯過了最成熟最可口的水果),那么對于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國度、從沒見過猴子的孩子們來說,一定會非常奏效。

在選擇隱喻時,需要練習(xí)發(fā)散思維。我的同事曾經(jīng)為一個孩子寫過一個故事。孩子的媽媽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突然離家出走,沒有人知道她什么時候會回來。即使這個孩子喜歡某種動物,為故事選一個動物媽媽也并不妥當(dāng),因為動物王國的媽媽很少把孩子留下不管。因此,這位同事選了月亮(媽媽)和星星(孩子)作為隱喻。在她的故事《月亮媽媽》(見 306頁)中,她把重點放在夜空中的星星孩子身上,星星孩子必須擦亮他們的星星衣服,這樣他們就可以閃閃發(fā)光,直到月亮媽媽回來。顯然,這個故事不僅幫助了孩子,也幫助了其他親人——他們在孩子的母親回來之前都必須想辦法變得更堅強。故事的結(jié)局很謹(jǐn)慎,沒有做出任何媽媽將會回來的承諾。幸運的是,這位媽媽在五個月之后回到了親人身邊。

隱喻是故事的種子

隱喻不僅可以用在故事當(dāng)中,單獨使用時也具有強大的威力,這種力量如此明顯,以至于常常被我們所忽略。隱喻或“故事種子”可以發(fā)揮奇妙的作用,促使行為發(fā)生改變(例如第一章所述的“神奇的腰帶”和“瀑布”)。

我大兒子曾在 5歲時第一次去看牙醫(yī)。我非常緊張,因為牙醫(yī)的手術(shù)室勾起了我小時候的緊張回憶。然而基倫卻非常興奮。他爬上大椅子,滿懷期待地張大嘴巴讓醫(yī)生檢查。牙醫(yī)是個年紀(jì)很大的印度人,他告訴基倫,有一顆牙齒需要銀色星星的幫忙才能更牢固。牙醫(yī)解釋說,當(dāng)他把星星放進(jìn)去的時候會有點兒疼,但是星星會在里面住很長一段時間,照顧他脆弱的牙齒。“可以嗎?”醫(yī)生問道。基倫熱切地點點頭:“好的!”然后補牙就開始了。

這饒有趣味的一課讓我認(rèn)識到隱喻的力量?!般y色星星”的隱喻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得基倫非常樂意地接受了往牙齒里放填充物的手術(shù)。一年之后,基倫又很開心地回去看了一次牙醫(yī)——讓他去看牙醫(yī)一點兒都不難。整個過程中只有一件事讓我為難,那就是我的二兒子非常沮喪,因為他沒有得到同樣的一顆小星星!我不得不說服他,擁有一口天生的好牙齒是最棒的事情,而星星只是用來加固牙齒的。

詩人、作家和政治家經(jīng)常使用隱喻或“故事種子”來傳達(dá)有說服力的信息。

隱喻也是我們?nèi)粘I畹囊徊糠?,我們?jīng)常使用隱喻來描述人的性格特征(“綿羊一般安靜”,“鰻魚一般狡猾”),或強調(diào)各種困境(“打開一罐蠕蟲”“抓住牛角”“把貓放入鴿群”)。在每周的教師例會中,有的同事會說:“我們要翻開每一塊石頭,直至問題解決。 ”1這些語言具有畫面感,往往更能觸動人。語言中的隱喻無處不在,但如果用得太多也會變成陳詞濫調(diào),從而喪失最初那豐沛的力量。詩人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故事講述者可以讓語言重新變得鮮活而靈動。

和孩子在一起時,一定要有意識地使用隱喻。你可以想一想孩子的哪些行為讓你感到撓頭。就拿整理玩具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如何利用視覺畫面或隱喻來改善目前的情形呢?首先想想哪些東西天生愛整潔、有條理——某種動物?某種昆蟲?某種小精靈?選好之后,試著寫一首小小的童謠,在清潔時間唱給孩子們聽——例如“小小精靈,最愛干凈,東西從來不亂丟,擺放整齊真用心……”然后可以把童謠擴展成一個小小的故事,用一個或多個“障礙”隱喻制造凌亂的場面,然后“幫助”隱喻(來自你的童謠)出場,讓房間或是屋子重歸整潔。情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