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還要放一個火柴盒,里面裝滿葡萄干,說是要給云朵男孩當午餐呢。當然,
接下來的幾年,杰米每天晚上還抱著它一起睡。大約 9歲的時候,杰米才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一個籃子,在柜子里收好。
很多年以后,杰米上了大學,攻讀設計專業(yè)學士學位。在我離開澳洲去東非工作之前,他回來看我。他看見我正給云朵男孩和其他玩具還有書打包。我把它們?nèi)挤旁谝粋€盒子里,未來三年不再打開。他很驚訝我這樣對待他一生的好朋友,于是他把云朵男孩放進背包,帶回了悉尼?,F(xiàn)在云朵男孩住在杰米公寓的床上,和它做伴的也是個可愛的娃娃,是杰米的女朋友從小最喜歡的……兩個娃娃一起等著杰米孩子的出生,和它們一起玩。
從云朵男孩進入杰米生命的那一刻起,他想得到“宇宙主宰者”玩偶的欲望就消失了。杰米的朋友們到我們家參加聚會時,看見云朵男孩之后,都很想像杰米一樣擁有這么一個朋友。在很多方面,云朵男孩已經(jīng)成為我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照片甚至占了我們家庭相冊好幾頁呢。杰米最近這段時間說,云朵男孩以及與童年故事有關的所有手工作品和木偶,對他后來的設計工作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喜歡并尋找美麗的事物,特別是那些自然的物體和材料。
第三章將故事織入教學的“布匹”
故事的治療之光對我的家庭生活極其重要,與此同時,它也融入到我的職業(yè)生涯之中——從早期的兒童教育,到教師培訓、咨詢工作以及父母支持計劃,無論是在澳洲還是在非洲。
作為教師和顧問,我創(chuàng)作了應對各種不同行為和情況的故事,這一章描述了我在這其中的心路歷程和付出的努力、艱辛。在幼兒園教學、小學低年級教學以及針對成人的咨詢工作中,這些故事經(jīng)過不斷打磨,越來越完美。我挑選出它們,是為了說明故事創(chuàng)作中的各種方法。故事的完整內(nèi)容可以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找到。本章還包括“小竅門”部分,可以幫助那些愿意嘗試故事創(chuàng)作的讀者。在下一部分——“治療故事的創(chuàng)作”中,將更為系統(tǒng)、更為詳細地探討故事創(chuàng)作的方法和故事的結(jié)構(gòu)。從詩歌開始的故事創(chuàng)作
在非洲和澳洲,做了幾年全職媽媽以后,我重返工作,在澳洲東北海岸線一帶建了一所幼兒園。在幼兒園里,故事時間是每天的中心,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通過“講述”而不是“朗讀”的方式,將故事引入生活(在本書的最后,會更深入地闡述“講故事”這個主題)。在準備故事素材的過程中,我首先從世界各地搜集民間傳說,然后慢慢地嘗試著為我的小朋友們寫一些簡單的自然故事。因為幼兒園在一個臨近森林的小鎮(zhèn)上,所以最初我寫的自然故事中有很多都是森林童話。
最初我的創(chuàng)作是從簡單的詩歌開始的,當時我從未想過我真的能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十幾歲時,我就很喜歡用詩歌來表達我的喜怒哀樂以及我遭受的挫折。所以自然而然的,詩歌再次在我心中點燃了想象的火花,成為我故事創(chuàng)作的跳板。
一次去大自然漫步,我需要管理好班上的孩子們,一首詩因此油然而生。當時我決定帶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學校附近的森林作短途旅行,這是他們第一次遠足。當我們走到通往森林的小路時,孩子們走散了,零零散散地走向各個方向,有的甚至走到了森林的另一頭——就在大馬路邊。接下來,在助手的幫助下,我花了足足 20分鐘才讓孩子們集合好,然后匆匆忙忙帶著他們返回學校。我原本預期的是一次悠閑的叢林漫步,現(xiàn)在卻由于我缺乏經(jīng)驗,變成了一次混亂的、擔驚受怕的經(jīng)歷。
在帶孩子們做新的叢林漫步之前,我獨自探訪了森林,渴望找到有創(chuàng)意的設想。走上小路時,我看到一棵大樹,樹的底部看起來像是有扇門。我一下子有了《敲門樹》這首詩的靈感,而且接下來的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這首詩衍生出了很多的故事。其中有個“敲門樹”森林童話——《小佳和仙蛋》就收編在這本書里。(見 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