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征2001年在新東方接了我上的GRE詞匯班,當時他還是一名大四的學生。把我的課接下來后,學生給他打了很高的分數(sh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讓我至今能夠記得他的,是因為他在新東方拿到了最高工資時,告訴我他要去美國讀書,我當時就為他能舍能得的精神所感動。
曹蘊是一位可愛的姑娘,在上海新東方教書。有一次,新東方舉行了一次老師演講比賽,曹蘊代表上海學校來參加比賽,我是評委之一。在她演講之前我并沒有太在意她,心想:一個小女孩能夠講什么呢?沒想到一上場她就慷慨激昂、聲情并茂,把所有的評委都感動了,最后拿了一個比賽的名次回去。從此我就記住了曹蘊。還知道她是一個很有善心的女孩,用不多的工資資助著幾個貧困地區(qū)的學生,是一個對于內(nèi)心圓滿的追求遠遠超過對于功利追求的女孩。
在新東方當老師的年輕人,尤其是當老師比較成功,被學生追捧的年輕老師,一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會迷失方向。掌聲、笑聲還有一束束鮮花,會讓很多人頭暈目眩,不知自己身處何方。盡管我曾反復地講,人生的意義遠不是在新東方當一名成功的老師就能夠體會到的,但還是有些老師停止了探索自己生命的腳步,滿足于虛榮的日子。馬征和曹蘊都是在新東方很成功的老師,但都舍棄了在新東方可能獲得的財富,遠渡重洋去追求自己的學業(yè)、探索生命的意義,這是值得讓其他年輕人學習的事情。這和他們兩人去沒去耶魯沒關系,也和他們未來是不是會更加成功沒關系,重要的是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去年五月份,哈佛大學把新東方成長的經(jīng)歷做成了哈佛案例,邀請我去給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進行一天的演講。我還沒到哈佛,曹蘊和馬征就從耶魯給我打來電話,詢問我在哈佛的行程,并希望能夠去拜訪我。
記得我在哈佛的那天,他們從耶魯驅(qū)車兩個小時來見我,我當天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錄:“在耶魯大學學習的原北京新東方老師馬征和上海新東方老師曹蘊,專程從耶魯開車來到哈佛,馬征帶上了來參加他畢業(yè)典禮的父母,曹蘊帶上了在耶魯大學讀博士的老公沈國麟。加上我和新東方的其他幾位,還有在哈佛商學院讀書的四個中國學生,吃晚飯人數(shù)一下到了十四人。我們選擇了哈佛大學邊上的一家很有名的海鮮餐廳,生意很好。我們和服務員協(xié)調(diào)了半天,才拼湊出一個十四人的吃飯空間。大家喝酒聊天,回憶在新東方的時光,展望每個人可能的未來,越說越興奮,喝了很多瓶葡萄酒。晚餐后大家意猶未盡,又到附近一個酒吧聊天,一起唱起了中國歌曲。到晚上十二點多,大家才戀戀不舍地散去。幾乎所有人都打算畢業(yè)后回到中國去工作,這一點證明了中國對國際化人才具備了強大的吸引力?!?/p>
那天晚上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曹蘊和馬征告訴我他們正在合著一本有關耶魯大學和他們在其中學習生活的書,寫完了希望我讀一讀。這本書就是今天放在大家面前的《帶你去耶魯》。對于耶魯大學,我很有感情。不僅僅是因為以容閎和詹天佑為代表的第一代留美學生和耶魯有關,對耶魯精神我也有著切身的體會。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的系主任李賦寧先生就是耶魯大學畢業(yè)的,他的君子風度,寬容的個性,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十幾年里一直影響著北京大學英語系學子的精神狀態(tài)。1995年冬天,我第一次到了耶魯校園,古老的校園,褐色的墻壁,在白雪襯托下更顯蒼老;但校園里學生打雪仗的一片歡聲笑語,彰顯了古老校園的青春活力。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學生的T-shirt上那一行大字“SUCCESSISNEVERFINAL!”
通過曹蘊和馬征的對話,通過他們對在耶魯學習和工作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訪談,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耶魯大學和耶魯精神已經(jīng)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同時展現(xiàn)給大家的還有中國學生的留學之路和他們的心路歷程,所有這些對于還在苦苦求索、尋找留學之路的莘莘學子,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盡管還很難用全面和深刻來概括這本書,但這一定是一本真誠的書,傳達著每一個參與者的真誠心情。
耶魯大學只有一所,但通過我們代代人的努力,我們可以把中國的很多大學變得比耶魯大學更加有創(chuàng)造力,也更加有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無愧于我們的祖先和我們的后代。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每一所大學都能夠變成中國學子、乃至世界學子心中的圣地。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