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沒的甲午》:守御平壤(1)

沉沒的甲午 作者:陳悅


根據(jù)清政府內的官方報告顯示,奉軍7月28日途經鳳凰城,領取了清軍最新下發(fā)的電報密碼手冊后,繼續(xù)急行軍。[8]29日全軍到達九連城,奉軍和靖邊軍會合、集結完畢。[9]30日黃昏,左寶貴帶親兵渡河,率先到達朝鮮義州。[10]

為保證行軍途中軍紀整肅,左寶貴還專門下發(fā)軍規(guī),加以飭戒,在東援諸軍中奉軍的軍紀一時最為人稱道。

……

一、隨征之人,有強奸婦女者,無論官兵,均按軍法。

一、隨征之人,有搶奪民財者,無分首從,均按軍法。

一、本軍兵丁,有捏造謠言煽惑人心者,按軍法懲辦。

一、本軍兵丁,如拐帶軍裝私自逃走者,由沿途關邊度卡查驗無護照者,扣留送營,按軍法懲辦。

一、本軍兵丁,有酗酒行兇及聚賭滋事者,一經查出,重責割耳,輕者責革。

一、本軍官弁兵夫、及隨從人等,均經預發(fā)薪糧以資足食,如沿途于民間買用食物等項,須先問明市價,公平議買,毋許強勸口角,違者責革,爾商民人等亦不得高招時價。

……

一、每日于開行之先、安營之后、打尖之時,由該管官點名三次,落后不到者重責。

一、每日定四更吃飯、五更起隊,各兵既飽食上道,不許中途復買零星食物致使隊伍不齊,違者重辦。[11]

7月31日清晨,在靖邊軍統(tǒng)領聶桂林的具體指揮下,奉軍左營、后營步隊及靖邊軍前營步隊、中營馬隊分批乘坐舟船,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當天中午時分經過義州,繼續(xù)向北方重鎮(zhèn)平壤方向挺進。[12]領先于奉軍、靖邊軍大隊,輕騎在前的左寶貴提前在8月6日趕到了平壤,與此前抵達的盛軍、毅軍將領衛(wèi)汝貴、馬玉昆會商防守大計。[13]

在清政府十萬火急的催令下,各路援朝清軍出發(fā)時,為加快行軍速度,都盡可能地選擇不帶或少帶彈藥輜重以及重武器。這些大宗物資,在軍隊出發(fā)之后,由各地陸續(xù)向前轉運,首先通過海路或陸路匯聚到鴨綠江畔的朝鮮邊境城市義州,以此為中轉樞紐,再分別向平壤城運輸。

甲午戰(zhàn)爭時代的中國陸軍,盡管通過購買和自造,已經部分裝備了不弱于西方的先進槍炮武器,但無論是戰(zhàn)術思想、軍隊制度,都滯留在中古時代。對待重要的后勤保障問題,進駐平壤的各支中國軍隊各自為政,各支軍隊各有一套后勤補給線的辦法。勇營軍隊原本有長夫制度,即編制在軍隊里的民夫,但出征事機急迫,又為節(jié)省錢糧考慮,各軍大都沒有隨帶長夫。于是從義州到平壤運輸輜重糧餉的工作,必須要由軍隊自行完成。和其他各軍一樣,左寶貴的奉軍也被迫從本就不多的兵力中,分出軍隊擔任運輸隊,“敝軍八營三千五百人,除后路轉運,只三千人”。[14]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