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到了家門口,所謂入衛(wèi)只是一句空話,三國連衡,將來不外乎是這樣一種結(jié)局,就是割地賠款?,F(xiàn)在勞師遠道而來,安慶距離京城遙遙幾千里路程,每天急行軍即使走百里路,還有糧草輜重,至少也要一個月,等你到京城的時候,城下之盟早簽訂了。”但是這個話又說不出口,曾國藩不是以忠誠為天下的表率嗎?這樣做就是不忠誠、不忠心。所以李鴻章用“按兵請旨”這四個字,實際是拖延。曾國藩隨即向皇帝上了一個折子,請求皇帝在曾國藩和胡林翼當中,派一個人帶軍北上。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這樣的信息傳遞手段,軍報傳遞,六百里加急,往返也要十幾天。等咸豐皇帝接到這個奏折的時候,他已經(jīng)逃到了熱河,讓所有帶兵的人都回去。李鴻章幫助曾國藩渡過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難關(guān)。
曾國藩本人不是足智多謀的人,但是精于算計,尤其善于吸收眾人的智慧。曾國藩于咸豐十年五月初十的日記寫道:
與希庵(李續(xù)宜)熟論安慶、桐城兩軍應(yīng)否撤圍,約沉吟二時之久,不決。中飯后得少荃(李鴻章)數(shù)言而決。因?qū)懶排c胡中丞(林翼),定為安慶、桐城二軍皆不撤動。
當時尚未接到進京之旨,至九月六日,上奏請派他或胡林翼帶兵入衛(wèi)。以后多日記載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聯(lián)軍進京、和議已成等事,非常詳細。直到十月初四,他接到不必帶兵北上的廷寄,懸著的心才放下。日記寫道:
旬日寸心擾擾無定,因恐須帶兵北上入衛(wèi),又須進規(guī)皖吳,兵力難分也。今接奉此旨,可專心辦南服之事矣。
隨即,他又將無須北上的諭旨遍告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