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當前西方反馬克思主義觀點之六(2)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作者:(英)特里·伊格爾頓


馬克思大膽駁斥了中產階級唯物主義所宣揚的被動的人類這一說法,并創(chuàng)造性地強調了人類的能動性。所有的哲學都必須源自這樣一個前提:無論人類還有什么別的屬性,他們首先是能動的。人類通過改變周圍物質環(huán)境而實現(xiàn)自我的改造。他們并非歷史、物質,抑或精神的附庸,而是具有自主能動性,能夠創(chuàng)造自身歷史的生物。這意味著,相比于啟蒙時期的知識精英主義,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民主的。只有通過大多數(shù)人集體的實踐活動,才有可能改變那些支配我們生活的思想觀念,因為這些思想深植于我們的實際行為之中。

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馬克思是一位哲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反哲學家。事實上,埃蒂安·巴利巴爾①認為,馬克思“或許是現(xiàn)代最偉大的反哲學家?!狈凑軐W家指的是那些對哲學抱有警惕之心的人——或許布拉德·皮特②也抱有這種想法,但反哲學家的不安是出于一些更有哲學趣味的原因。他們用觀念質疑觀念,而且雖然他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保持著完全的理性,但他們往往不相信理性是這個世界最終的歸宿。費爾巴哈(馬克思的某些唯物主義觀點就是從他那里學到的)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必須從其對立面——也就是非哲學開始,而哲學家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人類身上有一些東西是無法用哲學的觀點考量的,是與哲學和抽象思維完全相對立的”。他還評論道:“是人在思考,而不是自我或者理性。”正如阿爾弗雷德·施密特①所指出的:“任何主觀理論都必須以這樣一個認識為前提:人是一種有需要、有感性,具有生理特征的存在?!睋Q句話說,人類的意識是有形的——這并不是說,它僅僅是軀體而已。它表明在某種意義上,身體總處于未完成的、開放的狀態(tài),總能夠從事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①埃蒂安·巴利巴爾(Etienne Balibar,1942- ),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②布拉德·皮特(Brad Pitt,1963- ),美國演員,電影制片人。

①阿爾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

也就是說,我們思考的方式源于我們的動物屬性。我們的思想之所以具有延續(xù)性,也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構成和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哲學家有時懷疑,機器是否也會思考?;蛟S機器確實能思考,但它的思考方式肯定與我們完全不同。這是因為機器的物質構成跟我們截然不同:沒有身體方面的需求,也不像人類那樣擁有跟這種需求密不可分的情感生活。人類的思想離不開感官、實踐和情感因素。正因為這一點,倘若機器真能思考,人類或許無法理解它們的想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那種被馬克思徹底摒棄的唯物主義哲學不過是一種空想;而它所描繪的世界只是一個被動、孤立而沒有實體的人類主體,冷漠地審視著一個孤立的客觀存在。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馬克思不認同這樣的主體;同時他堅持認為,人類認知的客體并非永恒不變或既定的事物,而更有可能是人類自身歷史活動的產物。因此,我們必須將主體視作一種實踐,并把客觀世界重新定位為人類實踐的產物,而這就意味著客觀世界在原則上是可以被改變的。

先把人類視為積極的、實踐的存在,并以此為前提考察人類的思想,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一些令很多哲學家困擾不已的問題。相對于那些從遠處悠閑地思量世界的人,為改造世界而努力的人們更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物質性的存在。事實上,懷疑論者本身的生存也依賴于這個世界的物質性。倘若沒有一個供養(yǎng)他們的物質世界,他們就不復存在了,他們的疑慮也將與他們一道滅亡。那些認為人類在現(xiàn)實面前被動無助的人們,或許也有理由質疑這樣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是通過體驗事物對我們需要的抗拒,來確認事物的存在,而這種體驗的獲得主要來自實踐。

哲學家也曾就“他者的頭腦”提出疑問。我們怎么知道我們碰到的人擁有像我們一樣的頭腦呢?唯物主義者會回答說,要是他們的頭腦與我們的不同,我們可能連提出這個問題的機會都沒有了。倘若沒有社會合作,也就不可能存在維持我們生命的物質生產;而我們所說的“頭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幫助我們與他人交流。同時,“頭腦”一詞描述的是人體特定部分所進行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意義的溝通行為。我們不需要窺探他人的大腦,或者用線將他們的頭與機器連在一起,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否也具備這種神秘的東西。我們只需觀察他們的行為就可以了。意識并非某種高深莫測的神秘現(xiàn)象,而是我們能看到、聽到并處理的事物。人體由物質組成,但組成人體的這種物質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xiàn)力,而我們所稱的“頭腦”,指的就是這種創(chuàng)造力。所謂人類的理性,其實就是說,他們的行為揭示了一種有意義的模式。啟蒙時期的唯物主義者將世界歸結為一團死氣沉沉、毫無意義的物質,他們因此受到批評也實屬正常。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恰恰與之相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