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節(jié):當前西方反馬克思主義觀點之四(6)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作者:(英)特里·伊格爾頓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堅決質疑那種自以為是的道德主義,時刻警惕理想主義的傾向。他們總在探尋潛藏在輕率的政治辭令背后的物質利益,對那些外表虔誠的言論和感情用事的愿望背后單調而可恥的力量保持警覺。這是因為他們希望將世間百姓從這些力量的掌控下解放出來,因為他們相信人類有能力建立一個更好的制度。他們將自己的冷靜務實與對人性的信任結合在一起。唯物主義因其實事求是的精明而不容易被豪邁的政治辭令所欺騙,也因其對人類不斷改進的希望而不會變得玩世不恭。這絕對可以算是人性歷史上最好的結合之一。

這讓人不禁想起一九六八年巴黎學生打出的那句惹眼的口號:“現(xiàn)實一點吧:我們要實現(xiàn)不可能之事!”雖然有其夸張的成分,但這句標語卻稱得上足夠準確。修復社會問題的現(xiàn)實需要已經(jīng)超越了現(xiàn)行體制的范圍,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作為實事求是的人,也可以相信這個世界在總體上是可以大大改善的。那些對社會變革嗤之以鼻的人才是真正的幻想家,而那些認為只有零敲碎打的改變才能成功的人才是實實在在的不切實際。這種死腦筋的現(xiàn)實主義不過是一種錯覺,就像是一個人固執(zhí)地相信自己就是瑪麗·安托瓦內特①。這種人往往會被歷史大潮打個措手不及。比如很多封建主義理論家就曾堅定地認為,像資本主義這樣“逆天而行”的制度不會長久。還有那些可憐的自欺之人,天真地以為只要假以時日,資本主義的福澤將遍灑人間。對于這些人來說,資本主義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意外。他們看不到這樣的事實:不平等是資本主義的天性,正如好萊塢離不開自我陶醉和妄自尊大一樣。

①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原奧地利帝國公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一七九二年巴黎人民起義后被起義軍處死。

馬克思從現(xiàn)實中洞察到一種致命的利益沖突。一個真正的烏托邦主義者可能會勸導我們用愛和兄弟情誼超越這些現(xiàn)實的問題,但馬克思提出的解決方案截然不同。誠然,馬克思也相信愛和兄弟情誼,但他認為虛假的和諧并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真正充滿愛的社會。不管那些奴役者怎樣威嚇逼迫,那些無依無靠的受剝削之人永遠不會放棄自身的利益。而只有當這個社會的一部分人徹底放棄自身利益的時候,一個真正超越了私利的社會或許才會實現(xiàn)。如果無私的人們只能接受奴役,還美其名曰“自我犧牲”,那自私自利的確一點錯都沒有。

馬克思的批評者可能會認為,馬克思主義太過強調階級利益,格調不高。但他們同時批評馬克思對人性抱有過于美好的幻想。只有從這個等待救贖的現(xiàn)實做起,以其墮落的邏輯作為擊潰它的武器,你才能寄希望于超越這樣的現(xiàn)實。而這也是傳統(tǒng)悲劇精神的體現(xiàn)。只有承認矛盾是階級社會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是抱著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否認矛盾的存在,才能有機會讓全人類都享受到階級社會創(chuàng)造的巨大財富。令人驚奇的是,馬克思正是在現(xiàn)實邏輯的自相矛盾中找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的輪廓。現(xiàn)實的潰敗就是未來的真正形象。

許多馬克思主義的批評者都認為,馬克思主義對人性的看法過于理想化。它夢想著能建設一個人人都能像同志一般攜手共進的未來,幻想著敵對、嫉妒、不平等、暴力、攻擊性行為和競爭都將從這個星球上徹底消失。事實上,這樣的抨擊在馬克思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依據(jù),但很多馬克思的批評者卻不愿就此罷手。他們堅信馬克思期待實現(xiàn)一種叫做“共產主義”的最高道德,恐怕連天使加百列①都會覺得難以達到。同時,馬克思有意無意地徹底忽略了那些有缺陷的、扭曲的、永不滿足的“人性”。

①天使加百利(Archangel Gabriel),基督教傳達天主信息的天使。首次出現(xiàn)在希伯來“圣經(jīng)”《但以理書》中,其名字的意思是“天主的人”、“天神的英雄”或者“將上帝之秘密啟示的人”,被認為是上帝的左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