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我的身心猶如暮年的庾信,行將老去,因為害怕多情動情,所以不再創(chuàng)作憐花的詞句。倚花含淚,憂愁不語,眼看著花朵凋謝殆盡,不知要流落何方。
又到了從前走過的、那條被明月照著的小路,衣袖留香,猶是清寒,心里萬般滋味卻猶如秋天的蓮子一樣苦澀。不要說世世代代都住在花間,惜花的人去了,花已經(jīng)沒有主人了。
據(jù)陸龜蒙的《小名錄》載:“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有天竺僧呼信為蘭成,因以為小字?!彼栽~里的“蘭成”,指的便是庾信。庾信是南朝人,開始在南朝梁國做官,后來出使到北國的西魏,卻不料后半生都羈留在北方。因為去國離鄉(xiāng),他的辭賦風(fēng)格產(chǎn)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誠如杜甫在《詠懷古跡》中所言,錦心繡口的庾郎,在經(jīng)歷了人事滄桑之后,已經(jīng)變得如秋天般“蕭瑟”了。納蘭便是以庾郎自比,昔年那個發(fā)下誓愿,生生世世與花為伴的少年已經(jīng)離去,如水的歲月帶走的,是少年的心性,是惜花的情懷。
辛棄疾曾有《定風(fēng)波》一詞云:“畢竟花開誰作主,記取,大都花屬惜花人?!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花,也是在懂花之人面前才開出了自己獨特的風(fēng)韻,惜花之人,便當(dāng)?shù)闷鹗腔ǖ闹魅恕!痹谶@首詞中,納蘭雖然明言今日的自己已非昨日,不復(fù)惜花,但是詞中的他,依舊脈脈含淚,深情對花,依舊關(guān)心那飄盡的暗香的去處,用沉痛蒼涼的口氣寫失去主人后無所憑依的落紅。其實,詞人始終沒有改變,只是年少時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愛妻又過早病逝,歲月的消磨讓經(jīng)歷了人世滄桑巨變的納蘭,漸漸塵封了年輕時的熾熱。
花之色相,花之品貌,花之精神,每每吸引著愛花、賞花之人的注目和歷代文人墨客的歌詠。如花美眷,如花似玉,最美好的事物總是有著花的精魂。《紅樓夢》中的女兒,賞花作詩,夜宴群芳,抽簽成讖,每一支簽,每一種花,都是一個女兒精神的詮釋和命運的暗示。餞花與葬花之間,深蘊著作者對于美好凋殘的痛惜。在李汝珍的《鏡花緣》中,落入凡間的花之精靈,兼具美麗與才華,以女兒之身舞動著花樣的生動和鮮活。
大抵梅花高潔,牡丹富貴,芙蓉脫俗,菊恬淡,蘭從容。不同的花,開放在不同的時節(jié),有著不同的姿態(tài),她們被置于文化傳統(tǒng)中,賦予了不同風(fēng)神的美。賞花不獨悅目,而且賞心。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丟掉了賞花的心情。每一種花都在不同的節(jié)令,開出了自己的姿容,擁有獨特的風(fēng)致。一年四季,皆有花開,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里,也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