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了日本人的敏感情形了。這是一個很早的事情了,那是1964年,《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目為《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報道,盡管當時大慶油田的情況還處于保密狀態(tài),我們的報道也是比較注意遣詞造句了,但據說這篇文章還是引起了日本人的極大興趣。日本為了和中國做成開采和提煉原油設備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慶油田的位置、規(guī)模和加工能力。為此,日本人仔細研究了報道里的每一個字,并從中國公開的刊物中收集。
了大量有關的信息,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了嚴格的定性及定量處理,得出了有關大慶油田開采和提煉的基本信息,從而搶先制造了大量的設施設備,賺了我們不少的鈔票。
現在他們依然如此,據某日本報紙評論員介紹,日本使館官員時刻關注中國政府和媒體動向,央視每晚的新聞聯(lián)播是他們的必修課。除了新聞報道外,使館官員對于中國的黨政方針也是“了如指掌”。一位中方人士介紹說,他在和日本大使館一位官員的交流中,發(fā)現對方總是拿著一個小本子在翻看,原來上面記滿了中國的方針政策。一次,那位官員還在中方官員面前滔滔不絕地背起了“八榮八恥”的具體內容,由此可見日方對中國政策研究的細膩程度。
可惜的是,似乎我們只有拾荒者學習了日本入的敏感精神了。而要想不在日本人面前吃虧,不買日本貨還不夠,關鍵是還要看日本的社論和文件,如果他們有這些東西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