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fā)現(xiàn)受苦受難是熱情的第三個注釋類別時,我們產生了第一個驚喜?!俄f伯字典》注釋熱情為“基督在最后晚餐的夜晚與他死亡之間所受的苦”。這個用法比前兩個類別的注釋更古老——回到十二世紀,但是卻在最近借著非常成功的電影《基督的熱情》而引起廣泛的注目。在同一個情節(jié)里,帶莖刺的西番蓮花做成的皇冠,被戴到基督的頭上。
在十三世紀,熱情的意義已經被延伸到一般性的受苦經驗了。但是現(xiàn)在已經很少人,在非宗教的背景中把熱情這個詞解釋成受苦受難了。所以對我們所理解的熱情來說,這樣的解釋是很恰當?shù)摹?/p>
這是很有趣的狀況,熱情的定義已經從早期受苦受難的觀點轉變成欲望、感情與奉獻的觀點。似乎,現(xiàn)代人比較喜歡熱情是一個性感、快樂、愉悅的版本。學員們來參加我們的工作坊時,經常都會抱持一個信念:如果他們能擁有更多一些可愛的熱情,他們的感覺就會好一些,生活也會更好。當我們揭露“受苦也是熱情的成分”時,聽到這個不受歡迎的觀點,學員們深深地嘆息,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我們前面提到的歌手瑪莉亞·卡拉斯和伊蒂斯·佩夫都經歷著困頓的生命:兩位歌手都藉由音樂表達出個人生命的苦痛,伊蒂斯·佩夫聲稱只有藉由歌唱來唱出她心中的苦痛,她才能忍受生命的煎熬。她把所受的苦具體地化成了熱情,并且將熱情的生命力帶入她的歌曲,后來也帶入了她的演出中。事實上,許多被我們定義為熱情的歌曲,多半是悲傷與痛苦的歌曲。熱情的人所過的生活范圍是相當遼闊的,并且去經驗苦痛如同經驗喜悅一般?! ∠傻伲鹤罱矣龅搅艘粋€“苦痛有時候會呈現(xiàn)在創(chuàng)造出的熱情之下”的經驗。
我已經在計算機前掙扎了一整天,試著要寫關于熱情的文章,但一整天下來沒有任何的進展,我覺得反感、抗拒,不安焦躁地開始抱怨了起來,寫作這件事有多么的困難。為了要引發(fā)我的靈感,我找遍了能與我靈魂對話的音樂。無意間在儲藏架的后面,我找到了多年前的一張CD,是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的“高地”(Higher Ground)專輯。
當我聆聽這張專輯時,我感到涌現(xiàn)的情感、淚水,沒有任何原因,就是純粹喜悅的感覺與更多的生命力。我感受到從我身體中產生了很深的震動、心口有些顫動,并且與一個比我更大的什么東西產生了連結。
于是我拿起一支筆,一支書寫起來流暢平滑的筆,開始寫下我的經驗。溫和的真誠的字句從我的心中浮現(xiàn)出來,而不是從頭腦中想出來。我從容地書寫,沒有機械式的技巧,我感受到開闊的氣流〔向萊爾克(Rilke)借用的字詞〕伴隨著我從休眠狀態(tài)中蘇醒的熱情。
這一處我有時會拜訪的美好的所在是什么呢?在我這個生命里,我內在的交響樂團里擁有什么元素?如何確保它能再次回來?我能再次回歸到這難以捉摸的熱情狀態(tài)嗎?它是一個意識的狀態(tài)嗎?一個身體的刺激嗎?還是一個感受上的撞擊?這些都是。而我相信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