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登基大典的裕仁天皇夫婦
11月10日,即位大典一切按古老儀式舉行。首先,裕仁天皇差遣敕使返回東京,代表天皇在宮中三殿舉行“奉告之儀”。天皇夫婦則身著祭服,來到供奉神鏡的臨時賢所春興殿向皇祖神靈祭拜,奉告即位之事,舉行“賢所大前之儀”。隨后便是大典中最主要的儀式——“紫宸殿之儀”,裕仁天皇身著黃丹袍,頭戴立纓冠,緩步登上紫宸殿面南而設(shè)的高臺。隨后,身穿平安時代御五衣唐裳的良子皇后登上高臺左側(cè)的御帳臺。隨著天皇夫婦面前垂帳徐徐掀起,站立在殿下的來賓們一齊向天皇致最高敬禮。致禮完畢后,裕仁天皇接過內(nèi)大臣呈上的即位敕語書,宣讀道:
朕惟我皇祖皇宗,惟遵神之大道,經(jīng)綸天業(yè),肇萬世不易之丕基,傳一系無窮之永祚,以逮朕躬,朕賴祖宗之威靈,敬承大統(tǒng),恭奉神器,茲行即位之禮,昭告爾有眾。
大殿內(nèi)肅寂無聲,來賓們恭敬地聆聽著。裕仁天皇用他那經(jīng)過特殊訓(xùn)練的古怪聲調(diào)繼續(xù)宣讀道:
皇祖皇宗建國臨民,以國為家,視民如子,列圣相承,洽仁恕之化下,兆民相率,奉敬忠之俗上,上下威孚,君民一體,是我國體之精華,當與天地所共存。
皇祖考鑒古今,開維新之宏圖,征中外,敷立憲之遠憂,文經(jīng)武緯,以建曠世之大業(yè),紹繼皇考先朝之宏謨,恢弘中興之丕績,以宣皇風(fēng)于宇內(nèi),以朕寡薄,忝嗣遺緒,賴祖宗之擁護與億兆之翼戴,以治天職,庶幾無墜無衍。
朕內(nèi)則以醇厚教化,愈致民心之和合,進益國運之隆昌為念;外則以親善國交,永保世界之和平,普益人類之福祉為翼,爾有眾戮力協(xié)其心,忘私奉公,以弼成朕志,朕揚祖宗作述之遺烈,以祈祖宗神靈之降臨。[日]尾崎勝敏:《人間·昭和天皇裕仁》,原書房,1999年,第74頁。
敕語宣讀完畢后,首相田中義一拾階而上致簡短賀詞。然后再躬身退至庭內(nèi)的萬歲旛前,率與會來賓三呼“天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在這一片歡呼聲中,良子皇后、裕仁天皇先后離座退場,即位儀式宣告結(jié)束。
11日,舉行了賢所御神樂儀式。14日晚至15日晨,裕仁天皇又舉行了作為登基大殿重要組成部分的、神秘的“大嘗祭”。大嘗祭是使新天皇神格化的重要儀式,在古代,天皇每年都要在秋后舉行這一儀式。這一方面是因為從遠古開始日本就以稻作為生,每當新天皇即位,便要向皇祖諸神供奉當年的新谷,并與之共食,希望皇祖諸神保佑日本豐衣足食;另一方面,也使作為“現(xiàn)人神”的天皇借此機會增添“神力”。
舉行大嘗祭要臨時設(shè)立大嘗宮,裕仁天皇將大嘗宮設(shè)在了京都御所旁的仙洞御所的正門內(nèi)。大嘗宮由悠紀殿和主基殿組成,天皇欽定悠紀殿供奉的米和酒須取自滋賀縣,主基殿供奉的米和酒取自福岡縣。14日夜幕降臨時,身著祭服的裕仁天皇先后在大嘗宮的悠紀殿和主基殿進行祭祀,與神“共食”用當年新谷制作的“神饌”。當晚,裕仁蓋著“神被”在殿內(nèi)獨宿一夜。這樣天照大神的靈魂便附在了他的身上,裕仁天皇便成了真正的“現(xiàn)人神”。
按照規(guī)定,在舉行大嘗祭后的兩天中,新天皇要設(shè)盛宴款待百官賓客。裕仁天皇在16日、17日兩天,在豐樂殿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第一天將和食“神饌”賞賜臣屬,出席者約1600人,第二日晝夜各舉行一次宴會,出席者達2500人,外國使臣也應(yīng)邀出席,菜肴以西餐為主。席間,古樂齊奏,歌舞翩翩,極盡奢華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