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穴位來調節(jié)血和氣的質和量:
. 血量:三陰交
. 氣量:足三里
. 血陰:氣海
. 血陽:中脘
. 氣陰:大椎(百勞)
. 氣陽:百會
. 陰經(jīng)氣量,深層的脈及右脈:內關
. 陽經(jīng)氣量,表層的脈及左脈:合谷
[9] 詳見之前所描述的陰性病癥和陽性病癥。
根據(jù)上述原則[9] ,氣血虛實調節(jié)總表列出如下:
血 實 補足三里 陰主導 太淵脈滿 補中脘
陽主導 太淵脈弦 瀉中脘
虛 補三陰交 陰不足(陽主導) 太淵脈沉 補氣海
陽不足(陰主導) 太淵脈浮 補中脘、氣海
氣 實 瀉足三里 陰主導 人迎脈滿 補百會
陽主導 人迎脈弦 瀉百會
虛 補足三里、三陰交 陰不足(陽主導) 人迎脈沉 補大椎
陽不足(陰主導) 人迎脈浮 補百會、大椎
陰. 經(jīng) 右腕脈或深層脈 有 余 補合谷
不 足 補內關
陽. 經(jīng) 左腕脈或表層脈 有 余 瀉合谷
不 足 補合谷、內關
陰陽錯雜
如果一個病人出現(xiàn)疼痛,那么我們可以根據(jù)疼痛的性質(陰或陽)和氣血在量上的表現(xiàn),用同樣的治療思路去解決陰陽錯雜的復雜情況。具體調節(jié)方法總結如下:
血 量 取.穴 疼.痛 取.穴
實 補足三里、合谷 陰 補中脘
陽 瀉中脘
虛 補三陰交、內關 陰( 陰血淤) 補氣海
陽( 陽血淤) 補中脘、氣海
實 瀉足三里、合谷 陰 補百會
氣 陽 瀉百會
虛 補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內關 陰( 陰氣滯) 補大椎
陽( 陽氣滯) 補百會、大椎
陰或陽淤滯癥狀導致了少量氣或血聚集在某一部位,造成了這個部位的氣血不足,淤滯和不通,從而引起陰性或陽性的疼痛。咽炎是個典型的例子,是由肺的陽氣淤滯于咽部所致。
寒熱對人類和動物的生命而言,體溫的問題非常重要。
有關體溫,還有一段流傳了五六千年的傳說:很久以前,古代中國的一群小孩爬上樹尋找鳥巢,就像現(xiàn)在的許多小孩一樣。一天,也許是因為比別的孩子更機靈,一個小孩忽然想到:鳥在巢穴里生蛋,而蛋中的生命活力又在合適的溫度下,奇跡般地破殼而出。因此,遇有巢穴和溫度,不就會有生命出現(xiàn)嗎?生命的活力不總是在有巢穴和溫度的地方表現(xiàn)嗎?
于是,小孩從這個理論得到啟發(fā),并在自己身上實踐。他發(fā)現(xiàn),在他身體上有許多特殊的孔穴,只要用燒紅的枝條對這些穴位燒灼,體能就會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力量也大大增加。他不僅發(fā)明了灸法,也發(fā)明了氣的導引術,還有經(jīng)絡、穴位、三焦、奇經(jīng)八脈、五行,六氣,以及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我們前面提到,寒癥或熱癥和陰陽質量變化有關,而這種陰陽質量的變化通常以血和氣的形式表現(xiàn),常見癥狀有:
陰(血)不足 陽(氣)不足 陰(血)過盛 陽(氣)過盛,內寒,四肢熱 外寒,出汗 內熱,四肢冷 外熱,皮膚干燥
. 過寒是血滯緩動(陰)的表現(xiàn),由氣(陽)血(陰)循環(huán)過慢和氣血不足引起。
. 過熱是充血過快(陽)和炎癥的表現(xiàn),由氣(陽)血(陰)流動過快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