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好多趟要到 Stanley 家里去做一頓飯,但唯一的掙扎,是他家裝潢布置的用料和顏色選擇實在太對胃口也太舒服,一進門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馬上懶起來,往沙發(fā)一躺就什么也不想做。 終于下定決心相互約好,找了一個難得大家都閑著的周六午后,手挽大袋小袋食材來到他在港島半山擁有無敵維多利亞港海景致的住所。平常來的時候大多是晚上,喝著茶捧著酒,看到的是別有滋味的萬家燈火,而今天,眼前的繁華市巷在大太陽底下比真實還真實,窗前呆站看不厭,幾乎把五菜一飯加一甜點的時間都耽誤了。
“又一山人”還在山的另一端未歸,廚房里和“又一夫人”一邊洗洗切切一邊天南地北閑話家常。登堂入室做的這頓飯當然全是素菜,避開了男主人不喜的生冷,辛辣,酸澀以及粘稠調醬(他也真是挺挑剔挺有要求的),還好他吃蛋奶類制品,還算有些空間讓我放肆發(fā)揮。所以,一桌素菜包括了各式將青豆燙過后下了芝麻蘸醬的涼拌,他最愛吃的蓮藕做的蛋白豆腐夾,用云南牛肝菌干作配料蒸的水蛋,東洋風味的牛蒡紅蘿卜地瓜煮,還炒了一盤咸蛋黃豆角配菠菜糙米飯,忙亂中唯獨欠了一道像樣的湯水,卻也有了下次再來一顯身手的借口。
明亮的室內,玻璃飯桌上擺了滿滿的一桌素菜,豐盛而平和。席間談起他在最近一次聯(lián)展中展出的一組作品——用特別量度設計的平常家用沙發(fā)茶幾重組裝嵌而成的人生最后一件“家具” ——一副棺木。這可是我們多年前就拿來討論的一個項目,還記得我笑著跟他說看誰先行一步,屆時還未走的那個可得友情客串幫忙做老友最后一回露面的美術指導,從靈堂布置﹑照片選擇﹑燈光強弱到鮮花擺放和音樂編排,當然還有那一副作為目光焦點的棺木.想不到他原來沒有忘記做功課,先來一個暖身預告,作品稱做“無常”,與他近年學佛的思路有所連接——我所關心的“無常”說來其實是食材素質的穩(wěn)定與否以及食材價格的上落變化,以至食品包裝上大事標榜的“有機”是否真正有機,素食者可用是否真的可用,與炳培兄相比,他是大無常,我是小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