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又是炒作者丟出的“誘餌”。通常畫作被挑中去參加重要展覽,表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作品,受到了國際重要的展覽機構(gòu)認可,想當然這樣的畫會引起買家的搶購意愿。果然炒作者放話之后的最后這一波拍賣,創(chuàng)下了這位年輕畫家的天價。后來這位藝術(shù)家真的有受邀去歐洲參展,但那些號稱會被歐洲借去展的畫作,最終根本沒有被借去。買到的人,吞了炒作者的誘餌,當了花錢捧場的冤大頭,也只能認了。
陳冠宇的建議是,當你沒辦法判斷信息的真假,身為投資人或收藏家的你,就要冷靜地判斷:“這個畫家、這種尺寸、這種質(zhì)量的作品,到底應(yīng)該值多少錢?”而不是因為一個信息就去盲目追高。
還有一些信息是我們說的“彩色煙霧”,也就是賣畫者的促銷技巧。例如,可能你看到某張畫的時候,畫商告訴你,這位畫家即將在巴黎出全集,這張畫也會收到全集里。你聽到后可能會想,太好了,他的代表作品會收到畫家的全集里面,于是花了大錢把這畫買下。最后那張畫確實是收進全集里了,畫商沒有騙你,只不過印得比你的指甲還小而已。
這些信息,當做裝飾品就好?;氐侥阕约旱脑瓌t,把花花草草都拿掉之后,依然還是很喜歡這件作品時,再決定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