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平第一次花自己的錢買藝術(shù)品,則是在十幾年前。有一次我為了看張曉剛 的畫,循廣告找到臺北的漢雅軒畫廊,可是不巧張曉剛的畫都已經(jīng)被買光。畫廊改展四川畫家趙能智 的展覽,我看中了其中一幅,沒想到那一幅又已被一個香港醫(yī)生訂下了。我心想,既然無緣,就算了。
沒想到,第二年那張趙能智就出現(xiàn)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我就跑去買了,大概是以約四萬元人民幣買下。拍賣結(jié)束后,我碰到電視圈名制作人禚宏順,他是很有實力的收藏家,收有常玉、明朝家具,當時他跟我說:“你買的那張趙能智,我本來也想買的。”我說:“還好你沒有跟我搶,不然你一舉牌出價,我是爭不過你了。”他說:“那幅趙能智前面,是一幅競爭激烈的常玉,全場情緒沸騰,驚魂未定,一個閃神我就錯過趙能智了?!?/p>
后來拍賣公司的人開玩笑說,他們以后會專門去為我找畫面是長得像鬼的小孩的油畫,因為那張趙能智畫的就是個雖然極有味道,但氣場非常鬼魅的小孩。事實上,當代藝術(shù)里,氣氛詭異陰森的杰出作品,多到不行,但這張趙能智我還真的沒有勇氣掛出來過。有一次停電,家里點了蠟燭,我從箱子里把這幅趙能智拿出來觀賞了十分鐘,覺得黑暗力量源源撲來,就趕快把畫再塞回箱子里收好。
到現(xiàn)在,趙能智的畫價已增長超過了十倍,但他絕不是增值最高的藝術(shù)家,其他的畫家,增值百倍的都有。其實人花錢買東西,如果有增值,就應該要偷笑了,何況當時我買畫只憑喜惡,既不做功課,也不當是投資。華人圈把買當代藝術(shù)當成投資方式,是很多年以后才流行起來的。
游戲的通關(guān)密碼,往往就在眼前……
2009年4月,新聞上出現(xiàn)馬英九先生的女兒馬唯中回臺的消息,同則新聞中,蔡國強 的名字也被提到了。對大多數(shù)對藝術(shù)無感的人來說,蔡國強是哪一號人物?是馬唯中的老師,還是同事?當年臺灣并沒有太多人追問。其實他是馬唯中那時的老板,也是享譽國際的藝術(sh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