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要我們學會承受生命中的苦難,就可以在心中時時涌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凌云壯志,萬丈豪氣,就可以用堅強的毅力,非凡的氣度,寬闊的胸懷去承受生活中的狂風巨浪,承受人生旅途中的磨難挫折,承受生命中一切的饋贈。
前段時間看了李玉導演的《觀音山》,剛開始是被名字吸引,覺得很好聽,大慈大悲觀世音是我們心中的救世主,我們把心寄托于菩薩,想在佛祖的指引下,來完成一世的修行。影片中,就是這樣一群人,一群帶著創(chuàng)傷的人,承受心靈的苦難,經(jīng)歷著各自人生的修行。
影片一開始,三個叛逆高考落榜生走在了一起。一個因母親的去世而痛恨父親,一個因父親酗酒而逃離家庭,一個體形肥碩而總被小流氓欺辱。三個不同背景的孩子,因為孤獨、無助、失落、迷離走到了一起。他們相偎相依,扎堆取暖;他們喧鬧、嬉戲、醉酒、痛哭,肆意揮霍著無處安放的青春,任憑年華似水流逝,卻無力反抗。
影片中的另一個人物——常月琴,這個暮年戲子,無法承受喪夫喪子之痛,不論清脆的嗓門中淌出多么動聽的戲曲,也唱不回流逝的曾經(jīng)。
邁克爾·杰克遜走了,讓喜歡他的人感覺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就像肥皂。
汶川地震了,帶走了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留下了無數(shù)孤獨的身影。就像常月琴。
觀音廟塌了,讓無數(shù)人心靈的寄托也隨之倒塌。毀壞于地震的觀音廟,如同橫亙在心頭的傷口等待愈合。
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廢墟鏡頭,不僅僅是實實在在的,而是心靈失去了寄托,六神無主,痛苦迷離,是抹不去的污跡,是揮不去的陰影,是心靈的廢墟。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你對自由地向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穿過幽暗地歲月,也曾感到彷徨……”歌聲中,三個年輕人,站在火車上,兩旁風景飛逝,穿過漆黑的隧道,迎風拂面,無所畏懼,任青春盡情綻放。許巍的《藍蓮花》在片中多次唱起,也是導演寄于彷徨青春的希冀,腳下的路,依然要走下去,為了那清澈高遠,為了那盛開著的永不凋零。
影片的最后,他們四個人一起來到觀音山,跟僧人一起修復了寺廟,修復了曾經(jīng)被毀的觀世音——人們心中的救世主。
無論結(jié)局怎樣,是生是死,是選擇離開的,還是選擇留下的。我想,他們都已經(jīng)找到心靈的寄托,知道該如何去承受自己心靈的苦難。
苦難是要我們每個人去承受的,無論是電影里,還是生活中。
寒冬臘月,一個名叫悟道的小和尚去天龍寺拜見定慧禪師。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可是定慧禪師卻不讓他進門,也不允許給他吃的。悟道就在門外一直跪著,在冰天雪地里連續(xù)跪了3天。定慧的弟子們看他可憐,偷偷地給他送吃的,也都為他求情,可是定慧說:“我這里不是收容所,不會收留那些沒有住處的人!”弟子們沒有辦法,只好悻悻地走開。
第四天的時候,悟道身上皴裂的地方開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然后又一次次地重新起來,不管身上的血流了多少,但他依然跪在那里不動。弟子們跟定慧說悟道的情況,想請求定慧能讓他進來,但是定慧卻命令弟子:“誰也不準開門,否則就將他逐出門外!”又過了3天,悟道在大門外已經(jīng)跪了整整7天了,終于支撐不住倒了下去。定慧出來試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絲呼吸,于是讓弟子將他扶了進去。悟道終于成了定慧門下的弟子,可以在他的門下參學悟道。一天,悟道問定慧禪師:“師父,無字與般若有什么分別嗎?”話剛說完,定慧就一拳打了過來,沖悟道大吼道:“這個問題是你能問的嗎?滾出去!”悟道被定慧的拳頭打得頭暈目眩,耳朵里只有定慧的吼聲。忽然間,悟道明白了:“有與無都是自己的膚淺意識,你看我有,我看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