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圣不可侵犯的建筑師 安藤忠雄(5)

職業(yè)建筑家:20位日本建筑家側訪 作者:(奧地利)羅蘭·哈根伯格


安只要我還站在地球上、覺得自己還活著,我就不需要任何的“窩”。松尾芭蕉(1644 1694)晚年的詩里寫道:“旅中,有恙/夢里,荒原徘徊。”松尾芭蕉窮其一生尋找生命的意義,那就是他的熱情。如果你像松尾芭蕉那樣充滿熱情,你就可以活得無物、無欲、無需庇護。

哈請問你如何應對恐懼?

安我曾經(jīng)是個拳擊手。拳擊可以致人于死地。當時我食不下咽、睡不安穩(wěn)、想吐,活在無止盡的恐懼里,所以我開始思考。而今天,作為一位建筑師,我仍然感到恐懼。我是否能提出一個偉大的想法,畫出精彩絕倫的平面圖,并借此創(chuàng)造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所有一切都要在孤獨中自己做決定。萬一建筑失敗了呢?我還會有另一個機會嗎?如果沒有,我的員工怎么辦?當拳擊手時,我學到我得判斷并讓自己行動,同時承擔責任。在這個層面上,拳擊手與建筑師的生活其實很類似。                        

哈那像是(軍事)戰(zhàn)爭、經(jīng)濟上的戰(zhàn)爭、恐怖主義等,你如何處理這種全球性層級的恐懼?

安仍然是靜思冥想。前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主管Ferderico Mayor也相信,來自不同宗教的人可以透過靜思冥想而和平共處,所以我在1995年,替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了一個冥想空間。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理想的大同世界,但靜思冥想可以是第一步。我們應該隨時意識到這點。靜思是每天的功課,就像佛教僧侶與回教徒那樣。建筑師在建造房子、設計景觀時,同時思考著設計背后的意涵,也是一種靜思。我們日本人有“凈土”(jodo,佛教用語:神圣的土地)之說,凈土位于西方。我設計過一些佛教寺廟,它們都跟佛像的坐向一樣,面朝西邊,太陽西下時正好可以照到,這可能是最適合靜思的時間。

哈你認為美國的消費行為(主義)是今日世界性問題的源頭。這是否也是引發(fā)恐怖活動的起因?

安對美國化的反抗應該是原因之一。在過去五十年里,日本也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美國化的社會。透過大眾化的消費行為,我們成為量產與社會功能的一部分。漢堡店、甜甜圈店、得來速〔編注:即汽車餐廳,Drive Thru〕等美式社會不可或缺的事物,日本已應有盡有。但這樣就產生了問題,因為美國化不會考量地區(qū)社群的差異性,只在意不同貨幣間的相互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