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8)

從眾效應:如何影響大眾行為 作者:(英)馬克·伊爾斯


理解方式,而不只是內容

讓我們弄明白,在實際中為什么這種對我們人類本性的洞察會有這么強大的力量……

一旦我們認識到,我們只對群體行為感興趣,而不僅是具特性的個體行為,那么關于我們從眾本性的事實就會很有用處。這個事實不僅可以使我們能夠比其他框架更好地描述起點(群體行為)和理想結果(群體行為),而且解釋了從眾行為變化的運作機制(或缺乏變化——大多數(shù)殷實的企業(yè)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保護它們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維持現(xiàn)有的消費群體)。

如果我們理解群體行為變化的方式——路邊花束拜祭行為是怎樣產(chǎn)生,然后怎樣延續(xù)的——我們應該同樣能夠解釋任何其他的群體現(xiàn)象,并把所領悟到的加以利用,改變群體行為。例如,北極猴樂隊,一支來自謝菲爾德、沒什么名氣的樂隊,為什么能夠爬上排行榜第一名,在沒有唱片公司的運作,沒有分銷商的交易的情況下?為什么足球迷們聚在一起唱他們的歌,而且極其喜歡他們的歌?在沒有市場營銷的大肆宣傳,手機短信是如何在英國流行開來的的情況下?單獨一個人如何通過向身旁經(jīng)過的人說句“加入我”就引起從眾行為的發(fā)生?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類行為,我們就可以改變其他大范圍的群體行為,更有希望獲得實際的成果。

我已經(jīng)說過,這本書不是關于理論或學術的書。本書力求向讀者解釋并說服讀者相信我們人類的從眾本性,向讀者展示如何利用我們的從眾本性建構更有效用的變更項目,以應用到各種群體行為中。我在本書中運用了實例,這些實例是來自人類活動的不同領域以及世界許多不同地區(qū)的例子,來說明本書的核心要點。

本書涵蓋的內容

因為我在本書中表達的對人類本性的觀點和我們的個人體驗相悖,與大多數(shù)讀者成長的文化相沖突,我認為不應該急于討論理論的實際應用。首先應該對人類本性進行認真的思考,對我們已經(jīng)理解的人性知識進行考慮,我認為這在我們探討實際應用之前很重要。

我的“從眾理論”背后潛藏的有關人性的觀點和我們的個人體驗、受到的教育均相悖。所以,我決定將本書的前三章用于為“我們”而非“我”的觀點收集證據(jù)。某些讀者對有些證據(jù)會很熟悉,但我認為應該對將證據(jù)全盤展現(xiàn)給所有讀者。如果你只期待從本書中獲得少許市場營銷案例的學習,那么我恐怕你會發(fā)現(xiàn)本書的前幾章讓你失望,而且比較冗長。然而,我相信任何聰明的讀者都應該能夠掌握這些證據(jù)以及它們的隱含之義。我已經(jīng)說過,我同樣會從這些事實證據(jù)中,為市場營銷人員和企業(yè)管理人員提出一些問題——也許這些問題會幫助你將書中的證據(jù)和它們的意義運用到你的實際工作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