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做了『嫦娥奔月』的紅姨(1)

說戲講茶唱門歌 作者:談?wù)?/span>


六、做了『嫦娥奔月』的紅姨

“小伢嘞,出來玩燈呵!不要你紅,不要你綠,只要你出根紅蠟燭……”這是那時新春正月里我們最喜歡唱的兒歌。過年了,家里一定要掛一只花燈,不然就沒有年味。從正月初一上燈,到十八落燈,每日天擦黑后,“年飽”的我們便草草扒兩口飯,或牽著兔子燈,或舉著獅子燈,或提著紅燈籠,在燈里插根點(diǎn)燃的紅蠟燭,叫著唱著,幾十個燈籠排成隊,穿行在各條街巷里。突然有人腳下絆倒,手里的燈籠呼啦啦滾了出去,蠟燭將糊在外面的紙點(diǎn)燃,我們七手八腳一陣猛吹,火熄了,然而篾扎紙糊的彩燈,卻只剩下一副框架。被燒了燈的,只有跑到西街紅姨家再買一只來。、

紅姨家是開扎紙店的,扎制各類彩燈、風(fēng)箏,有時也為辦喪事人家扎金童玉女、紙人紙馬。白白凈凈、有著一張瓜子臉的紅姨,年齡不算太大,卻已經(jīng)扎了二十年的燈籠,一家老少人人都能幫她打打下手。要是在過年前的臘月里走進(jìn)她家后院,那才好看,一大片奪目的紅色,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削竹篾、開尺寸、扎竹架、蒙砂紙、畫圖案,從噴顏色到掃金油,沒有一個閑著的。那紅彤彤圓滾滾的蛤蟆燈、兔子燈、荷花燈、菠蘿燈還有臉譜燈到處堆積著,鮮艷得讓人睜不開眼。

紅姨從來不趕我們走開,有時甚至還把我們喊到身邊,扔給一些下腳料讓我們自己動手過把癮。扎燈的主要材料是竹和紙,費(fèi)料不多,制作工藝卻復(fù)雜。一只燈做得漂不漂亮,關(guān)鍵的就是看整形整得好不好,骨架撐開時,與上下燈底距離是不是符合要求?我們老是把蛤蟆或是兔子的某個部位做得太丑太夸張了,紅姨放下手中畫筆,一拍自己身上的掐腰水紅小襖:“哎呀呀……你這是兔子還是蝦子呀……哎喲喲,笑死人了!”我們都喜歡看腰間扎著藍(lán)底白花圍裙的紅姨笑,紅姨的牙又白又細(xì),紅姨的眼角已經(jīng)有了幾道淺淺的魚尾紋,但一笑起來仍然是波光閃動。她就那樣笑著走過來,從身后搭著我們肩頭,教我們?nèi)绾尾弩徒芋?,如何收束或是放寬骨架。紅姨說話時呼出的氣流就噴在我們耳郭后,溫軟的,癢癢的。

到后來,我們也就略知制燈的工藝流程。如扎四面伯公燈,需用四根竹片垂直扎成兩個十字,再用四根長竹片把兩個十字架固定在兩頭,一個四面體的基本框架就扎好了,再用簧篾環(huán)扎,簧篾性脆,必須在水里泡軟才行。接下來,便是描繪圖案了,這都是紅姨的事。紅姨畫雞、畫魚、畫花鳥、畫秀才騎馬、畫八仙過海、畫童子獻(xiàn)壽桃……末了還要題上諸如“春風(fēng)新長紫蘭芽,秋日晚生丹桂寶,月中丹桂又生桂,海上蟠桃重結(jié)子”,以及“五谷豐登”、“百子千孫”、“花開富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吉祥詞句,貼在燈角上垂下來的燈線上。紅姨畫畫題字時,拿筆的手指顯得特別細(xì)長、蒼白,連隱隱的細(xì)細(xì)的青筋都能看出。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將圖案從內(nèi)至外一一糊裱好,至此,一只圖案形態(tài)生動、色彩鮮艷的花燈便扎出來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