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半天就倆字:拿錢。他哪里是責怪自己啊,分明就是責怪這些當官的只顧自己發(fā)財了,也不分給我這個皇帝點??吹贸鰜?,崇禎對于官吏們一心貪財十分氣憤。他還曾動過“搜括臣宰”以“助餉”和“救民”的念頭,因為當時崇禎感覺最缺的就是錢。于是,崇禎要么經(jīng)常吃著吃著飯,就覺得自己太奢侈了,于是要求給自己“減膳”;要么在觀看宮女表演時,經(jīng)常想到老百姓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于是要求“停樂”??墒抢咸鞝斔坪醪活I(lǐng)這份情,雨、旱、蝗災(zāi)一樣不少照方全來,這讓崇禎更覺缺錢,于是幾次三番地“罪己”,周而復始地勸戒官員富戶“慷慨解囊”,但總沒有實際效果。
事實往往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據(jù)《明季北略》記載:當李自成進京之后,打開國庫時,被自己看到的一切驚呆了?!芭f有鎮(zhèn)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是啊,誰看到這么一大堆銀子能不呆呢?但崇禎皇帝怎么就“忘記”自己還有那么多私房錢呢?在國難當頭之時,在號召他人“慷慨解囊”之時,為何不能做個榜樣,自己先拿出銀子助賑、助餉?
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明史》批評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劇失措”,其實他的性格弱點正是其悲劇的根本原因。以后人的眼光再去看崇禎,曾經(jīng)有很多機會擺在他的面前他沒有珍惜,可惜上天沒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
做一個亡國之君是不幸的,做一個無力回天的亡國之君更是不幸。崇禎曾經(jīng)很努力地想挽救即將坍塌的大明王朝,但他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祖輩積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但也不能忽視崇禎自身性格中的一些缺陷,抵消了他曾經(jīng)做的所有努力。
崇禎一朝,留給人們最光輝的記憶恐怕就是他苦心經(jīng)營,終于鏟除了大太監(jiān)魏忠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堅忍、睿智的崇禎。無論是示弱保身,還是逐步剝離魏忠賢的權(quán)勢,或是雷厲風行地實施抓捕,崇禎在此時的一系列舉措都體現(xiàn)出他曾是一個高明的君主。但令人扼腕的是,崇禎仍然沒有脫離開依賴、信任宦官的軌跡,最終更是聽信宦官的話殺死了保護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袁崇煥,從而進一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崇禎走了一個來回,卻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起點,哦,對不起,或者說他退步了(先前還痛恨宦官當政而后又信任宦官)更適合。崇禎的失敗,為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千萬別做戴著眼罩的驢!
電影中有句經(jīng)典的臺詞,“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上天,曾經(jīng)給了崇禎這位想要重振大明王朝的皇帝很多次機會。曾經(jīng),崇禎有機會同李自成講和;曾經(jīng),崇禎有機會把吳三桂調(diào)入關(guān)內(nèi)抵擋李自成的軍隊;曾經(jīng),崇禎有機會籌集大筆的金錢以備軍需;曾經(jīng),崇禎有機會南遷而避免自己落入敵人手中;曾經(jīng),李自成在北京城下派來了講和的使者……曾經(jīng),太多的曾經(jīng),沒有一個能實現(xiàn)。而沒有實現(xiàn)的原因,在于崇禎總希望自己來做紅臉,而黑臉讓別人來做,崇禎太把自己當聰明人了。崇禎的“聰明誤事”,向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不要把別人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