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路線要順勢而變
也許,下面一段歷程更能說明溫州人的投資精神:
2001年,第一個溫州炒房團誕生,157名溫州商人浩浩蕩蕩奔赴上海房市,溫州資本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后幾年,陸陸續(xù)續(xù)有2000億元溫州資本涌向全國一線或者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甚至遠在迪拜、越南的房地產(chǎn)市場也有溫州炒房團的身影。
2002年,煤炭價格上漲,溫州資本又大規(guī)模殺入煤市,據(jù)說山西省60%的中小煤礦都被溫州資本收購,“溫州炒煤團”應(yīng)時而生。
2003年,棉花市場收購價放開,50多億元的溫州資本涌進新疆棉花市場,形成了所謂的“溫州炒棉團”。
仍舊是2003年,電力緊缺之際,幾十億元溫州資本進入四川、重慶等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qū),溫州人開始投資建設(shè)小水電站,于是投資市場上又冒出來一個“溫州炒電團”。
2005年,1000億元溫州資本進入股市,鬧哄哄的股市被激起朵朵浪花。
2006年,溫州資本進入有色金屬礦產(chǎn)領(lǐng)域。
2007年,西部油井也沾染上溫州資本的“貴氣”,“溫州炒油團”成為投資市場的一個新名詞。
近年來,溫州人還投資過大蒜、生姜、黃金、古董、地皮、飛機等,可謂無所不投。盡管溫州資本也有被套牢的時候,有時風(fēng)險極大,但溫州人的投資熱情似乎從來沒有被磨滅過。他們通過不斷變換投資目標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豐富了投資市場,為這個原本嚴肅枯燥的市場創(chuàng)造了許多娛樂話題。人們在津津樂道的同時,也常好奇地猜測一番:明天,溫州人準備“炒”什么?
2008年之前,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yè)都在打“奧運”牌,以奧運的精神來引導(dǎo)市場,溫州人也不例外。但他們所投資的項目利潤更大——房地產(chǎn)。他們打著“住奧運房,看奧運賽事”的口號,在奧運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也賺得盆滿缽滿。而奧運結(jié)束之后,溫州人似乎意識到了經(jīng)濟的不景氣,又及時將資本從北京房地產(chǎn)市場中撤出來。
對于溫州人這群以“賺錢”為信仰的人來說,投資的唯一標準就是有利潤。也許你會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將錢投在有利可圖的地方,但怎么找到這些地方呢?
溫州人“有利可圖”的目標是很明確的,如上面所說,一旦發(fā)現(xiàn)北京房地產(chǎn)有下滑跡象,立刻撤出資本。可并不見得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生意的,有的人喜歡在一個領(lǐng)域里死磨,不管這個領(lǐng)域目前的狀況怎樣,他都會嘗試著堅持下去。溫州商人就不是這樣的,他們更“急功近利”。
石家莊的一條巷子里,原本有兩家定做羽絨服的店鋪。首先開店的是溫州人,在大家都以為人們喜歡買牌子羽絨服的時候,他首先在那條巷子里創(chuàng)建了“山寨版”的羽絨服加工廠,由于價格便宜,生意很不錯。
當?shù)厝丝吹胶?,也跟著做起羽絨服生意,而且由于當?shù)厝说娜嗣}好一些,溫州人的生意幾乎被搶走了一半。溫州人很快將店里的東西低價轉(zhuǎn)讓,改開“DIY”店,專門經(jīng)營手工材料:絲網(wǎng)花、毛線、中國結(jié)、各種手工制作書及工具等,當然還有老板親自設(shè)計的一些漂亮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