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投資,就是在去投資的路上
稍微關(guān)注一下溫州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天生對投資充滿熱情:一會兒投資房產(chǎn),一會兒投資地皮,一會兒投資煤炭,一會兒投資棉花,一會兒又忙著去投資古董字畫,一會兒可能又投資飛機、汽艇……總之,他們總是以人們難以想象的激情在投資,不是正在投資,就是正在投資的路上,或者正在研究哪一步投資、哪一種商品更有投資價值。
為什么溫州人這么熱衷于投資賺錢?
一位叫做田福東的溫商說:“人們不常說‘人活一張臉’嗎?大家做什么事都是要考慮自己的臉面的。我們溫州人也不例外,只不過我們的臉面是有錢,有錢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
也就是說,投資是溫州人的財富密碼,面子是溫州人的成功密碼。溫州人之所以這么看重投資并且屢屢成功,全是因為面子在作祟,投資賺錢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有面子的事。賺錢、投資幾乎已經(jīng)可以當做溫州人的一種特殊“信仰”。因為在他們看來,沒錢不是缺米少鹽,也不是缺衣少食,沒錢是無能、是罪惡——如果我們一般人認為偷竊、搶劫是要下地獄的,那么溫州人可能就認為,沒錢也是應(yīng)該下地獄的。而最快的掙錢速度,就需要依靠投資,正如我們在“投資是溫州人的財富密碼”中所說,利滾利,將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資本積累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在這種“信仰”的支持下,每個溫州人都懷著賺錢的激情,都有著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為此,無論男女老少,大家都不怕走遍千山萬水,不怕說盡千言萬語,不怕歷盡千辛萬苦,只是想千方百計找到生財之路。
美國浙江溫州工商總會名譽會長朱海風(fēng)曾經(jīng)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曾認識兩名年齡相當?shù)呐⒆?,她們一個是溫州人,一個是上海人,都在美國讀書。她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那個上海留學(xué)生,讀書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呆在學(xué)校,畢業(yè)后在外面租了房子,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作之余就是逛街、去酒吧玩耍。那個溫州留學(xué)生,讀書的時候就從學(xué)校里搬出來租房子住了,課余時間她打了兩份工,后來她有了積蓄,就開始做點小生意,再后來,她就更有錢了,貸了一點款買了幾百平方米的房子,還有了自己的店鋪。
這個案例也許不足以說明溫州人為什么有錢,但我們從中卻能夠看到他們的“求財精神”。縱觀國內(nèi)大部分學(xué)生,有幾個是求學(xué)時代就著手賺錢、著手構(gòu)建自己事業(yè)的?溫州人,從小就被灌輸著掙錢才是王道、才是面子的理念,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投資這條生錢速度最快的捷徑。
然而“面子”并不是溫州人對投資發(fā)燒的唯一動力,“老板”情結(jié)是投資的更大動力。如果說有錢是一件有面子的事,那么當老板是一件更有面子的事。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講的:有一段時間全國下崗職工很多,各地的官員都在絞盡腦汁地想法安排這些人。溫州的官員也在發(fā)愁,他們發(fā)愁的是,怎樣貫徹執(zhí)行國家關(guān)于下崗職工的優(yōu)惠政策。因為溫州根本就找不到下崗職工,所有人都想自己當老板,國家的優(yōu)惠無處可發(fā)放!
所有的溫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當老板,哪怕只是一個賣扣子、賣打火機的老板,他們也不嫌棄。如果誰不小心成了一名打工者,那么即使他屬于管理階層、屬于高級打工者,也會覺得沒面子,渾身不舒服,業(yè)余也要找點小生意做,證明自己是一名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