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節(jié):面包記(1)

揭秘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的夢工場 作者:微軟亞洲研究院


面包記

作者:童欣

幾天前,和幾個同事一起去收拾實驗室,在一個箱子的角落里,同事發(fā)現(xiàn)了一片切片面包。

“你們可真過分,這都是什么年月的面包啊,怎么還留著”同事嘟囔著,準備把面包拎出來扔了。

“別,這可是我們專門訂做的假面包,公司財產(chǎn)!”我沖他嚷了一句。

“嘿,還真是,你們做這個干什么?。俊蓖履弥瞧姘?,把玩了起來。

“當年做SIGGRAPH項目用的?!?/p>

“SIGGRAPH?別騙我,面包跟SIGGRAPH有什么關(guān)系?”

是啊,SIGGRAPH和這片面包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事情要從2004年的秋天說起。

(這塊面包模型看上去像極了真實的面包)

最美的面包

2004年秋天,我和王嘉平、Steve Lin一起開始做一個SIGGRAPH項目,希望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紋理模型,從而可以讓計算機繪制真實的面包、海綿、蛋糕等等這類有很多孔洞,表面凸凹不平的物體。雖然這類物體在真實世界隨處可見,但是如何在計算機屏幕上把他們真實的展現(xiàn)出來,在當時還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按照我們的思路,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捕捉真實世界里這類物體的外觀,再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然后得到我們提出的新紋理模型。項目開始的時候,已經(jīng)是十月份了,離Deadline還有三個月,時間不多,我們幾個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一天傍晚,我和嘉平先去了附近的薊門超市,對貨架上的切片面包進行了認真的篩選。經(jīng)過預(yù)選賽,復(fù)賽和決賽PK,在綜合周圍大媽評委的意見后,我們的選美比賽產(chǎn)生了最后的冠亞軍:兩袋切口平整的切片面包?;貋砦覀兙推炔患按拈_始了數(shù)據(jù)捕捉過程。很快,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一是買來的面包上面孔洞或者太大,或者太小,捕捉下來的圖像沒有合適的細節(jié),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二是捕捉的過程非常漫長,需要整整一夜,一片面包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干裂變形了。于是,這批剩下來的切片面包全都做了組里學(xué)生的夜宵。后面的幾天里,我們又選了四五包不同的切片面包,有無糖的、玉米粉的、黃油的,希望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但是還是沒有滿意的結(jié)果。不過學(xué)生們的夜宵倒是供應(yīng)充足,甚至連早飯都有了。大家來了興致,一見面就紛紛要求我們盡早開始捕捉蛋糕、還有西瓜的數(shù)據(jù)。因為按照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樣品淘汰率,整個研究院的主食和水果就全解決了。

這個,基本上,很難

玩笑歸玩笑,嘉平和我一邊繼續(xù)編程,改進設(shè)備,一邊開始繼續(xù)尋找合適的面包。討論之后,我們決定改變策略,試試大個的面包。這樣面包厚了,也許不容易干裂變形。但是哪里去找還沒切片的大個面包呢?

一天“線人”報告,家樂福超市里有個大面包房,可以現(xiàn)場制作很多種面包。我迫不及待地直奔那里,找到他們面包房的售貨小姐,問她可不可以定制面包。小姐直接把他們的主廚師傅請出來,熱心地問我要做什么面包。我愣愣地問他有沒有方的,不容易變形的,孔洞不大不小且均勻的面包(不,不是磚頭)。師傅看了我半天,確認我精神基本正常后,笑著告訴我說:“這個,基本上,很難。”然后開始給我論述面包孔洞與面包尺寸,糖鹽比例,黃油比例,發(fā)酵時間的復(fù)雜函數(shù)關(guān)系。雖然聽完有些失望,不過我還是不死心,我決定發(fā)揮MSRA的專長。終于在我滔滔不覺的KPMP 半個小時之后,師傅被拍暈了,決定親自下廚,挑戰(zhàn)自我,制作兩只20厘米見方,堅固,孔洞均勻的非食用面包。

第二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將兩只專用面包迎回了希格瑪,連夜開始數(shù)據(jù)的捕捉。一切又有希望了。不幸的是,當我隔天早上來到實驗室,熬了一夜的嘉平告訴我,試驗失敗了。大面包經(jīng)過一夜,還是變形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案。

從小津到陶然亭

離SIGGRAPH的Deadline越來越近了,其他的項目都在飛速進展中,有的甚至有了漂亮的Demo。而我們的項目好像還是在原地踏步。雖然模型已經(jīng)得到了初步的驗證,但是真實材質(zhì)的捕捉人仍然進展緩慢,卡在了面包數(shù)據(jù)的捕捉上。不變形的面包在哪里呢?這個問題讓我們頭痛。倍感壓力。因為這是超出我們專業(yè)知識的領(lǐng)域,大家真的感覺是無從下手。

一天凌晨,我從希格瑪回到家里。精神仍在亢奮中。雖然很累,但是仍然睡不著覺。于是將一張DVD扔進了碟機。我會在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用這個辦法幫助自己放松入睡。碟是文德斯的記錄片《尋找小津》。迷迷糊糊中,鏡頭從小津的墓地一轉(zhuǎn),來到了一個工廠。工廠里,一些工人正在為各個餐館制作仿真的壽司,蔬菜,水果,每樣都是栩栩如生??粗粗?,我忽的一下清醒了。是啊,我們?yōu)槭裁床蛔鲆黄@樣的仿真面包呢?

我不禁有些“柳暗花明”的狂喜?;氐较8瘳?,忙了一個上午之后,我終于輾轉(zhuǎn)找到了北京一家制作這些仿真食品的公司。第二天,當我走進這家隱藏在陶然亭一個胡同里只有一間房的公司時,看見他們的柜臺里,赫然放著假的面包片。而里面的貨架上,堆滿了全聚德的盒子和一堆烤鴨??绝喨欠抡娴模恐恢挥腥迕状?。和師傅順利地接上頭,談完做面包“項目”,我馬上坐上出租車往回趕。那天的天格外的好,一路上,北京冬天的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讓我真有些幸福的感覺。

兩個星期后,我們得到了一片仿真面包。有了備用的數(shù)據(jù),試驗暫時可以繼續(xù)進行了,大家松了一口氣。但是討論了一下,大家感覺仿真面包的數(shù)據(jù)畢竟不是來自真實的面包,說服力不強,而且看上去還是有差別。要做一篇合格的SIGGRAPH論文,就要摒除所有可能的漏洞,并讓結(jié)果盡可能的完美。沒有選擇,我們必須捕捉一份來自真實面包的數(shù)據(jù)。時間緊迫,已是十二月底,大家再次感受到Deadline的壓力。項目再次晴轉(zhuǎn)多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