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了嗎?
2008年7月28日,我在黎明破曉之前醒來(準(zhǔn)確地說是凌晨4點),攔了一輛車,然后前往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一個Apple專賣店。我加入擁擠的人群就是為了給我的丈夫買他向往已久的生日禮物:新款iPhone 3G手機。他已經(jīng)好幾天泡在專賣店里和網(wǎng)上以確定他到底想要什么,并讓我記住產(chǎn)品型號,以免在他趕到之前已經(jīng)排到我了。在我排隊的幾個小時里,我一遍遍地重復(fù)著:容量8G、周末及夜間免費通話、黑色……即將輪到我時,丈夫到了。在柜臺前,他讓我大吃一驚:“我改主意了,我想要白色的?!?
“我記得你之前說過白色更易臟,而且黑色的更酷?!蔽艺f道。
丈夫回答:“但是每個人都要黑色的。我可不想拿著一個所有人都擁有的東西?!彼宄亓私庾约合胍裁?、為什么要,而他又是如何作出這個決定的。然而在最后時刻,他改變了自己的喜好,僅僅是因為他不想成為盲目的模仿者。
事實上,已經(jīng)有很多針對不想成為“盲目的模仿者”的沖動進行的研究。我最喜歡的一項研究是由丹·艾瑞里(Dan Ariely)和喬納森·勒瓦夫(Jonathan Levav)在一個小鎮(zhèn)上的酒吧和飯館進行的研究。對于客人達兩人以上的桌位,他們安排一名服務(wù)員遞給客人一份酒單,上面有當(dāng)?shù)匾患裔劸粕提勗斓乃姆N啤酒。每位客人都可以選擇免費品嘗其中一款4盎司的樣品。對于酒吧中一半的桌位,這名服務(wù)員依次記下客人的選擇,這也是酒吧點酒的常規(guī)做法;而對于另外一半的桌位,這名服務(wù)員則讓客人各自在卡片上勾選,客人并沒有與同桌的其他人進行溝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客人通過在卡片上勾選時,選擇的酒的品種比較類似;而按常規(guī)方式點酒時,則選擇的啤酒種類的重復(fù)較少。換句話說,依次點酒時,客人的選擇呈現(xiàn)多樣化結(jié)果,四款啤酒基本都被選中了,沒有一種酒是獨占鰲頭的。這似乎就是所謂的為客戶量身定制,不是嗎?每個人都品嘗到了他們自己點的啤酒,沒有人是被迫品嘗同一種酒的。
但事后當(dāng)客人被要求對其所品嘗的啤酒進行評價的時候,研究表明,無論人們所點的是哪種酒,那些依次點酒的客人們普遍對自己的選擇不太滿意,事實上他們希望能重新選擇,換個品種。而那些通過填卡選擇的客人則對自己的選擇比較滿意,盡管他們選擇的啤酒可能與同桌的其他客人是一樣的。更能說明問題的是,依次點酒的桌位上,只有一位客人對其選擇表示滿意——第一位點單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