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面提到的小鄧一樣,有很多人即使收入已經比普通人高很多,但卻不如普通人快樂。
那是因為他們的快樂價值觀已經改變,他們生活圈子里的人都把錢看成是最重要的。
吳輝在深圳一家大型私營企業(yè)工作,他的收入比很多以前的同學都高,年薪9萬左右,出來工作幾年后,他的存款也有十幾萬了,但是他很不快樂。
因為他的收入跟周圍的人相比,只是一般水平,有很多人都比他高。他以前的夢想,就是希望在技術上有出色的表現(xiàn),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是這也破滅了,因為大家都不在乎這個,在深圳的很多人,都只在乎你有多少錢,你有錢就看得起你,不管你是不是不擇手段。
吳輝在他們的影響下心灰意冷,對將來的路也很迷惘,雖然他的收入比以前很多同學高一倍甚至兩倍,但是他一點也感覺不到生活的幸福。
實際上,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是畸形的,而以得到金錢為最大快樂的心理也是可怕的。只把錢當成衡量人的唯一標準,這樣的心理是不健全的,他們即使得到了金錢,也永遠不會快樂,因為他們永遠追求更多的金錢,永遠因為有更強烈的金錢欲望而感到焦慮。
如果金錢是我們生活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那人們的生活就太可悲了,難道我們一生的意義就在于比誰擁有更多人類自己制造的紙幣嗎?
沒有足夠多的金錢不等于我們就沒有理由感到快樂。頂尖的富豪是快樂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快樂的。
調查顯示,被《福布斯》雜志列為美國最富有前400人的平均快樂指數(shù)為,而在其他長期的調查中人們發(fā)現(xiàn),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的快樂指數(shù)也是。此外還有肯尼亞的游牧民族馬賽人,他們生活在簡陋骯臟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而快樂指數(shù)同樣為。而生活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的人們,按金錢至上的理論他們都應該過著痛苦的生活,而事實上他們的快樂指數(shù)也達到了。
別讓金錢改變你原本健康正確的快樂價值觀,也別讓身邊的一小撮兒人輕易改變你的信念。
即使你身邊的人都認為金錢至上,即使整個城市的所有人都認為金錢至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也不能說明金錢至上就是真理,你也不必因為別人而動搖自己的快樂價值觀,世界如此之大,難道你要被這非常少的一小部分人的狹隘觀念來控制你的喜怒哀樂嗎?如果你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那么你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你的生存還有什么意義?你永遠不會快樂。
不快樂并不會使你賺更多的錢,錢也不能直接買來快樂。但是快樂卻可以生錢——
認為自己現(xiàn)在很快樂的人,多年以后賺的錢往往比當年自稱不快樂的人更多。
這說明幸福感可以使生產能力、創(chuàng)造性和其他導致收入增加的特長不斷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帶來更多快樂。
堅持你的個性,重新感受你的內心,你要了解,到底什么才讓你自己真正擁有發(fā)自內心的快樂。金錢,絕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全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