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李密的一生進行分析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他這次“辭職門”事件是很符合其“腦子不夠用、思維不縝密”這一特征的。從他附從楊玄感、殺害翟讓、接收招安到最后偶然落敗就投奔李淵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來看,李密最終與一統(tǒng)王朝失之交臂的個人主觀原因遠遠大于綜合客觀原因。
思想決定行動。李密的思想決定了他的行動永遠只能在隋唐慢車道上踽踽而行,注定要被快車道上風馳電掣的李唐戰(zhàn)車撞得粉身碎骨。
李密辭職后,專門在家聚精會神看〈〈史記〉〉,一心一意讀〈〈漢書〉〉。特別是對各類兵法書籍,他尤感興趣,經(jīng)?!罢b皆在口” 。
李密是個好青年,他不像其他紈绔子弟那樣注重吃喝嫖賭,而是一門心思地發(fā)奮苦讀圣賢書。有一天,他去緱山(今河南偃師境內(nèi))拜訪當時著名的國學大師包愷時,途中,他遇到了在朝中紅得發(fā)紫的越國公楊素,也就是楊玄感他爹。
那天的情形山水田園風味很濃。
李密坐在牛背上專心致志地看著一本書,在他所騎的那頭牛的角上還晃悠悠地掛著一卷《漢書》。楊素看到這個鏡頭后也許覺得“漢書、男人和?!边@樣的景象反差過于強烈,于是便悄悄地走到這個男人的身后問到:“何處書生,耽學如此?”
李密一看,這不是父親的朝廷同事楊伯父嘛,趕緊下拜行禮,自我介紹。楊素問他看的是什么書,李密回答說是《項羽傳》。楊素很驚奇,便和李密交談起來。結(jié)果不談不知道,一談嚇一跳。李密的見多識廣和博學多才令這個當朝大腕非常吃驚。回家后便對大兒子楊玄感說:“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在楊素眼里,自己的七個兒子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密。聽老爸這樣推崇李密,楊玄感斷定李密非同一般,于是便有意識地“傾心結(jié)托”,兩人很快好到穿一條褲子的程度。當然,最后還是“四褲全輸”(四庫全書),成了光屁股。
李密的勤奮好學不僅得到了們楊氏父子的賞識,也會為后世造就了一個成語“牛角掛書”。
李密讓我們知道,牛角是多功能的,不光可以用來吹,還可以用來掛。不幸的是,后來,李密果然和隋朝廷“吹了”,在唐朝廷“掛了”。
李密一生的磨難是從加入楊玄感的“造反無限責任公司”開始的。
楊玄感在起兵之初就急吼吼地把李密從長安請來擔任自己的參謀長??墒牵顓⒅\長提的建議他基本不予采納,而是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在兩個月的造反生涯中,楊玄感只采納了一條李密的建議:沒有稱帝。當時李子雄勸楊玄感“速稱尊號”,李密堅決反對,并且列舉了許多不適宜建元稱帝的理由。最終楊玄感采納了這條建議。在這一點上,楊玄感是明智的,否則,他將是中國兩千年皇帝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徒留笑柄。
楊玄感兵敗后,李密亡命天涯,不久被官府抓獲送到洛陽。樊子蓋將李密、韋福嗣以及楊積善、王仲伯等十幾個造反骨干都拷上了枷鎖,按楊廣的要求,派人押送到當時楊廣所在的高陽(今河北高陽)行宮。
李密知道,一到高陽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他開始和王仲伯等人想方設(shè)法策劃逃跑。于是他們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錢包,把里面所有的金子亮給押解人員看,并對他們說:“我們都是快死的人了,要這些金子也沒什么意義了,只要你們在路上關(guān)照我們一下,等我們死后這些金子全部都送給你們。”
金子的力量是無敵的,誘惑是無窮的。這招投金問路很有效,那些當差的看在黃燦燦的黃金份上,個個頭點得像小雞啄米:“好說,好說?!?/p>
就這樣,李密天天請人買來好酒好菜“孝敬”押解差官,自己這幫人也日日宴飲,都擺出一副末日來臨前最后的瘋狂狀。那些看守漸漸習以為常,對他們的看管一天比一天松懈。
前戲做足后演出就開始了。當他們行走到魏郡(今河南安陽)時,李密等人輪番把看守灌醉,然后鑿穿墻壁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