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同樣是對某件事表態(tài),如果對方答應(yīng)得很痛快——“好,沒問題”,這肯定是真的愿意效勞;如果是“嗯,可以”,這多半還在猶豫之中,心有不甘或者勉強答應(yīng)下來;如果是“哦,那……行吧……”,這估計就是不怎么情愿,又迫于無奈的違心應(yīng)承了吧。
難怪很多剛剛走出校門的職場新人會苦不堪言,因為那些個從課本里習得的心直口快、有一說一、仗義執(zhí)言,在辦公室的江湖中都顯得那么輕率突兀,透著骨子里的不成熟。他們也苦惱啊:“為什么工作之后,人就會變得如此不真誠?”
明明是被取消了年終獎,卻要裝得毫不介意:“公司渡過難關(guān)最重要”;自己點燈熬油做出的創(chuàng)意被上司改得面目全非,也得咬著牙微笑,牙縫中擠出幾個字:“果然是不一樣啊”;看不慣身邊同事的某些做派,但又礙于情面,天天搜腸刮肚地沒話找話,擺出一副“姐妹淘”的親密樣子;原本早已經(jīng)銀根吃緊,每次飯桌上還要豪爽地搶著買單,寧肯自己回家天天吃糠咽菜、泡方便面,也得在領(lǐng)導(dǎo)同事前賺足面子……
這樣“口是心非”的職場故事,換了誰都能一抓一大把,罄竹難書。
就像《武林外傳》里,伙計們整天想著少干活多拿錢,卻總在人前擺出一副大公無私舍我其誰的架勢;佟掌柜小氣摳門,卻總愛標榜自己仗義疏財;白展堂骨子里本是個膽小怯懦的人,卻偏偏喜歡扮成英雄,恨不得靠一己之力來拯救全人類。
仔細想想這件事其實挺玄妙的,因為它需要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審時度勢地準確判斷出說話人在某一情境下的真實用意——有點兒像高考語文試卷中的閱讀理解,好不容易讀完了文章,ABCD四個選項卻說得曖昧晦澀,無論你選了哪個,都還是覺得心里沒底。
考試題答錯了,后果大不了就是得不到分數(shù);可身處職場,你手里的籌碼全都是真金白銀,還要搭上將來的前途,會錯了意,搞不好下個月的房貸都沒了著落。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可以在校園里大大咧咧不管不顧,到了職場卻要小心翼翼地夾著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