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埔軍校舉辦首期開學典禮時,黨內大佬胡漢民曾有八個字的噴飯講話,叫做:三味煮雞,蘿卜大蔥。
下面的學生都以為胡老是在介紹廣東菜譜(粵菜在國內菜譜中算是自成一派),其實是他的廣東味普通話把《總理訓詞》給弄偏了。
原文為: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就這么些教官,就這么短的時間,大家就湊合著吃吧,反正“三味煮雞,蘿卜大蔥”能吃得進嘴就行。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如此,黃埔軍校后來又憑什么那么牛呢?
跟它的老校長蔣介石當然脫不開干系。師父發(fā)達了,一般來說沒有不拉徒弟們一把的。但是反過來也一樣,徒弟們不推上一把,師父也沒發(fā)達得這么快的。
打鐵還須自身硬,老蔣再有勢力,他也不會蠢到去用一幫廢物。
對黃埔學生而言,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恐怕遠勝于純軍事教育。
黃埔軍校有一個著名的《革命軍人連坐法》,從它的條文上,你就可以看出它培養(yǎng)的軍人跟北洋軍隊有什么不一樣:
排長同全排退,則殺排長;
連長同全連退,則殺連長;
……
以此類推,軍長亦如是。
軍長不退,而全軍官兵皆退,以致軍長陣亡,則殺軍長所屬之師長;
師長不退,而全師官兵皆退,以致師長陣亡,則殺師長所屬之團長(剛制定時未含旅長級別);
……
以此類推,排長亦如是。
這就是老蔣后來老喜歡掛在嘴邊的“黃埔精神”。
我們常在電影上看到的“弟兄們,給我上”,至少早期的黃埔學生是絕不敢如此做的,他只會喊“弟兄們,跟我上”,然后操著槍自己帶頭沖。
當時北伐軍與軍校生的比例,曾經(jīng)達到過觸目驚心的8∶1,也就是說,8個兵里面就有1個是黃埔出來的,而黃埔的這個還得帶著頭沖鋒陷陣。
黃埔軍校,進去不難,出也容易--都死在戰(zhàn)場上了。
沒有死的,憑著在學校里學到的那一點東西,開始有所領悟,然后繼續(xù)打仗,接著再悟,死了算逑,沒死的終于就悟出了道,成了所謂的名將。
這正是黃埔軍校得以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時勢造英雄。
黃埔學生以前7期出道最早,也最為耀眼,此后無可超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