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學之道(10)

止于至善《大學-中庸》 作者:劉成有


【譯文】

在八條目中,如果居于根本地位的修身尚未成功的話,不可能整治好相對處于枝節(jié)地位的家國天下。對于那些本來應(yīng)該受到重視的人和事,反而給予輕視、疏遠。同時,又期望被自己輕視、疏遠的對象,反過來重視、親近自己。世界上哪會有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

【品評】

上節(jié)文字是從正面敘述“修身”的重要,本節(jié)是從反面闡述“修身”為本的重要性。一正一反,同上面對于八條目的逆推、順推一樣,目的都是突出重點,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對于這段文字,歷來解說歧義頗多。唐代的孔穎達認為:“本亂,謂身不脩也。末治,謂國家治也。言己身既不脩,而望家國治者否矣?!薄捌渌裾弑?,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者,此覆說本亂而末治否矣之事也。譬若與人交接,應(yīng)須敦厚以加於人。今所厚之處,乃以輕薄,謂以輕薄待彼人也。其所薄者厚,謂己既與彼輕薄,欲望所薄之處以厚重報己,未有此事也。言己以厚施人,人亦厚以報己也。若己輕薄施人,人亦輕薄報己,言事厚之與薄皆以身為本也?!敝祆鋭t認為:“本,謂身也。所厚,謂家也?!庇终f:“此結(jié)上文兩節(jié)之意也。以身對天下國家而言,則身為本,而天下國家為末;以家對國與天下而言,則其理雖未嘗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無等差矣。”《大學》一直強調(diào)本與末的關(guān)系問題。對本與末,歷來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般來說,本是指自身而言的,末則是指整個家國天下來說的。如果不能先修身,不能把握住根本的東西,要想做到使家齊、國治、天下平,是絕對不可能的。

厚薄二字,突出的是八條目中“修身”等條目應(yīng)該受到的重視程度,也包括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古代中國由于特定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原因,一個人如果沒有特殊的才能,是無法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土地的,他的子孫也只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由此發(fā)展成了中國的家族制度。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種家族制度的影響。因此,家族與家人是最親近最重要的人,是應(yīng)該受到重視和關(guān)愛的。以此推之,國家、天下之人,雖然不在家族與家人之中,但儒家一向奉行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既然家人是值得愛的,那么國家、天下之人都是應(yīng)該愛的,只不過家人更親而國人與天下人較為疏遠而已,因此,厚薄也不可同等對待。親近的自然應(yīng)該厚待,疏遠的自然要欠缺一點兒,若要反其道而行之,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參照上文中“本末”的思想來理解“厚薄”,“所厚者”自然應(yīng)該是“修身”。如果不重視“修身”,反而一味重視處于枝節(jié)地位的國家、天下,最終也不可能實現(xiàn)理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修身”最為重要。

以上一章七節(jié)共205個字,是《大學》的總綱,下面的文字都是對于這個總綱思想的發(fā)揮和說明。朱熹以為本章內(nèi)容非圣人不能言,所以斷為孔子所說而稱之為“經(jīng)”,后面的則被他稱之為“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