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孫丑 上(10)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張加才


【譯文】

孟子說:“制箭的人難道就比造鎧甲的人更殘忍嗎?制箭的人只怕傷不到人,造鎧甲的人只怕傷到了人。給人治病的巫醫(yī)與制作棺材的木匠,他們之間也可以這樣看。所以,謀生手段的選擇不能不慎重啊??鬃诱f:‘與仁德共處是美好的。自己選擇不與仁德共處,怎能算得上明智呢?’仁,是天最尊貴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沒有人阻擋卻不與仁德共處,這就是不明智了。沒仁德,不明智;不遵禮,無義行。這就是被他人所役使。做役夫的卻以被役使為恥,就好比造弓的人卻恥于造弓,制箭的人卻恥于制箭。真要把它看成恥辱,就不如實(shí)行仁。實(shí)行仁,就好比是射箭: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后把箭射出;箭射了出去但沒有射中,怨不得勝過自己的人,只能回過頭來,在自己那里找原因罷了?!?/p>

【品評】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為仁由己,先正己而后正物;反求諸己,不怨天也不尤人。

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孟子也強(qiáng)調(diào)要“求在我”。這里孟子用射箭來闡述為仁:射手一般來說只有做到自身姿勢端正,然后把箭射出去,才有可能中的。精神修養(yǎng)正是這樣,由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因此只有修其身才有可能平天下?!罢憾镎咭病!弊约号Χ苏藙莺?,箭射出去了,但沒有命中目標(biāo),能不能去責(zé)怪那些射中了的人呢?顯然不能。只能在自己方面找原因。任何怨天尤人的做法,既不能解決問題,也違背為仁之方?!胺辞笾T己”是提高精神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

中國現(xiàn)代著名哲學(xué)家熊十力先生談到上世紀(jì)中國問題時(shí)說:“今人只知向外,一切不是,卻不肯反求自家不是處,此世亂所以無已也。先圣賢之學(xué),廣大悉備。而一點(diǎn)血脈,只是‘反求諸己’四字。”

【原文】

[3.8]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①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②,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③。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注釋】

① 有:同“又”。

② 耕稼、陶、漁:傳說舜曾在歷山種地,在河濱做陶,在雷澤打魚。

③ 與:偕同。

【譯文】

孟子說:“子路,別人給他指出過錯(cuò)就高興。禹,聽到善言就向人致敬。偉大的舜更是了不起啊,他把善行與人共享,舍棄自己之短,追隨別人之長,樂于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diǎn)來行善。從他種地、制陶、捕魚一直到做天子,這些經(jīng)驗(yàn)沒有不是從別人那里獲得的。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diǎn)來行善,這就是跟別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沒有比跟別人一道行善更高尚的。”

【品評】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吸收別人優(yōu)點(diǎn)來做好事,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與人為善”現(xiàn)在一般指善意地幫助別人,本意則是和別人一起做好事。圣人無常師。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diǎn)來行善,就是跟別人一道行善,即“與人為善”。與人為善,既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原文】

[3.9]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惡惡之心,思與鄉(xiāng)人立①,其冠不正,望望然②去之,若將浼③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④就已。柳下惠⑤不羞汙君,不卑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⑥,厄窮而不憫⑦。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⑧,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⑨,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⑩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