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本書獻給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妻子,以及所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
自序:“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
日本侵略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被稱為“倭寇”而受日本統(tǒng)治者支持的若干海盜集團。
他們?nèi)我馇址肝已睾5貐^(q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沿海地區(qū),全都遭其侵犯,而以魯蘇浙閩四省受害最烈,被殺害的民眾達數(shù)十萬之多,財產(chǎn)損失不可勝數(shù)。
直到十六世紀60年代,明朝嘉靖年間,由抗倭名將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率部堅決清剿,血戰(zhàn)多年,再嚴加防范,方才將寇患完全平定。
后來,十九世紀,日本統(tǒng)治集團經(jīng)過“明治維新”,國勢強盛,便在充分準備的基礎(chǔ)上,于1894年發(fā)動中日甲午戰(zhàn)爭。腐敗的清政府戰(zhàn)敗,1895年與日本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割地賠款,包括割讓了臺灣。
進入二十世紀,1900年,日本參加了企圖瓜分中國的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大肆屠殺平民,掠奪文物財物。接著,又從“庚子賠款”中分得巨額贓款。
此后,日本的侵略野心更膨脹,侵略行動更囂張。
例如,1915年,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向北洋軍閥頭子提出足以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并在5月7日,以“最后通牒”相威脅。陰謀稱帝的袁世凱為取得日本支持,對“二十一條”的若干條款簽了字,對過分露骨的條款則半推半就,未敢即刻簽字。但“5月7日”已因“二十一條”而成為奇恥大辱,以重要的“國恥紀念日”被載入了史冊。
二十世紀20年代,日本天皇裕仁登基之后,通過“東方會議”,確定了稱霸世界的總方針,即所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侵略擴張總方針。自此,日本在我國福州、青島、漢口、濟南、平頂山等地頻頻挑起事端,制造慘案。其中,以濟南慘案特別嚴重──
1928年4月下旬,日本侵略者為阻止中國北伐軍北上,借口“保護日僑”,派兵占領(lǐng)了濟南。
5月3日,日本侵略軍以濟南城內(nèi)的一切中國軍民為屠殺對象,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工人、學生、商販、婦女、兒童、士兵,無一不遭殺戮,其殘酷程度無法形容。尤其是,日本侵略軍還闖入國民政府山東交涉員的“交涉署”,收繳文件,割斷電燈電話線路,并將交涉員蔡公時等人捆綁起來。蔡公時以外交人員身份用日語提出抗議,野蠻的日軍竟殘忍地將蔡的耳、鼻、舌割掉,將眼睛剜掉,然后與其他人員一起拖出去槍殺。
這,便是人神共憤的“五三慘案”。
事后查明,在“五三慘案”中被日本侵略軍慘殺死亡者達六千一百二十三人,傷者一百七十余人。
1931年9月18日,夜晚十點二十分,侵略者日本關(guān)東軍在沈陽北郊的柳條溝,炸毀南滿鐵路一段,卻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并炮轟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次日,即占領(lǐng)沈陽全城和吉林長春。這就是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
通過“九一八”事變侵占我東北三省后,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抬出早已被推翻了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制造一個“脫離”南京政府的所謂“滿洲國”,以使東北全境、東蒙和冀北地區(qū)永遠成為日本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