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咸安宮內(nèi)愁思萬千之時,千里之外的常保卻在都統(tǒng)衙門里眉開眼笑。
信是英廉英中堂的家人送來的,千里之遙派一家人送私信,可見信之重要。
常保將送信之人安頓好之后坐在書房中拆了信。
常保的心中很是納悶,因為平素與英廉并無往來,自己僅僅是駐防八旗的一名武官,而人家英廉是參帷天子左右的重臣。
信寫得很客氣,但又不失大員的身份。常保覺得很舒服。
信中所談之事與常保無關(guān),但與和珅有關(guān),或者說英廉是因為和珅才給常保寫的信。
英廉雖然出身內(nèi)務(wù)府包衣籍,但由于本人努力而身居顯位。可惜他的子脈不旺,僅有的一子與兒媳在他健在時就先后去世了,但他們留下了一個女孩。因為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就格外憐愛,為了給他挑選一位佳婿,自然少不了多費了許多心思。
遇到和珅后,英廉的目光一直為他所吸引。論門第,和珅的確是差了一截,但從和珅的為人、素質(zhì)、相貌來看,應(yīng)是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必為富貴中人。
英廉一直在為和珅盤算著,可惜時間還是早了一點。不過,孫女的年紀日長一日,終身大事須及早定奪,其實英廉擔心的是和珅會被另外人家的女兒搶走。
兒女婚姻,當然是男方托媒上女家求婚,但是常保絕不敢高攀這門親事,所以英廉要將他的意思告訴常保,讓他充滿自信地上英中堂家來求婚。
英廉的信寫得很委婉,但言外之意清晰無比,他看中了和珅,想把自己惟一的孫女嫁到常保家來;英廉在信中把和珅從頭到腳,由里到外夸獎了一番。
常保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中堂大人居然看中自己的犬子,他一直以為自己這一族在宦途中已是官運式微,只會走下坡路,如果攀上了這樣一門親事,和珅不就有了一個堅強的靠山。
最近幾年,他一直在為和珅、和琳的未來費心,但總覺得力不從心,愛莫能肋,因而對孩子們生出一種歉意來。
如今,這一切都可能會有改變了。
常保興奮之余,立即揮毫回信,語氣謙卑而誠懇,他告訴英廉,犬子攀虎女令他心中不安,但他會立即告知和珅之母,上門求婚,以成全這樁求之不得的親事。
根據(jù)清朝制度,駐防八旗將領(lǐng)是不能無故離開任所的,照理說,他應(yīng)該親自上中堂家求婚,但實在不敢擅離職守,故而只能在文字上表露心跡,一切由和珅的母親來主持。
英廉收到信后,一塊石頭落了地,靜待和珅家來人告媒。
和珅之母接到夫君來信后是喜上眉梢,立即與劉全商量了提婚的具體步驟。
和珅從父親的手函中知悉英廉大人欲招自己為孫婿的事,不由得大喜過望,難怪吳先生說英廉中堂大人對我另眼相看。當初大人贈我白銀百兩時,莫非就已寓有招婿之意,這樣想來,自己當是福星高照,遇上了貴人,今后的路可就容易走了。
于是媒人在兩方府第間穿梭起來。八字、聘禮、婚日吉期都訂議下來,一樁婚事就這樣具有了類似法律上的效力?;槠谟喸趤砟?,那時和珅將是十八歲,馮氏——未來的新娘比他小三歲,
訂婚完后,和珅、和琳就該離開咸安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