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發(fā)家,始于孫堅,可惜孫堅雖勇,卻無政治遠見,一身都在為他人做嫁衣,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卻便宜了日后孫家的死敵劉表;殺了南陽太守張咨,則便宜了袁術。
可惜孫堅英雄一世,最終落得個戰(zhàn)死沙場寸土未得的下場。真正為孫吳政權打下基業(yè)的還是他的長子孫策,而孫吳基業(yè)的奠定也是從孫策下江東開始的。
孫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錯。三國志說他“美姿顏”,因此決非國字臉、濃眉大眼闊嘴的剛毅形象,大抵是眉清目秀、風采飛揚。
如此英俊的孫郎,性格也討人喜歡:“好笑語”,會說話,幽默風趣;“性闊達聽受”,雍容大度,從善如流。
傳國玉璽借兵
孫堅死后,孫策在袁術手下效力,為袁術征伐廬江太守陸康,得勝歸來。慶功筵上,他看到袁術傲慢,心中郁悶,出得中庭,月下獨步。想起父親孫堅一世英雄,自己卻這樣落魄,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不禁放聲大哭。
丹陽故鄣人孫治聽到他的哭聲,為他出主意:“你為什么不向袁術借兵,以救舅舅吳景為名,自己創(chuàng)家立業(yè),甘心久困人下,這樣有什么好處?”
孫策的母舅丹陽太守吳景與陶謙不合,現(xiàn)住在曲阿,受到敵人的威脅。袁術的謀士,河南細陽人呂范也愿帶手下兵將百人助孫策一臂之力。孫策十分高興,將朱治、呂范請到室內(nèi),共議大事。
呂范說:“只怕袁術不肯借兵給你?!睂O策說:“我有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可以作為抵押品向袁術借兵?!?/p>
呂范說:“袁術一心想得到這塊玉璽。有它作抵押,他一定會借兵給你。”
第二天,孫策去拜見袁術,哭拜于地:“父仇不能報,我舅舅吳景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迫;我的老母家人,都在曲阿,早晚被害。我想借精兵渡江省親,只怕您不放心,我有亡父遺下玉璽,作為質(zhì)當?!?/p>
袁術見到玉璽,眉開眼笑,遮掩說:“我并非要你玉璽,可暫時放在這兒,我借給你三千兵,五百匹馬。得勝之后,趕快回來。你職位卑微,我表你為折沖校尉、殄寇將軍,克日領兵便行?!?/p>
這就是孫策的過人之處。玉璽是當年孫堅在洛陽得到的寶貝,因為玉璽,孫堅跟袁氏兄弟反目成仇,同盟的各路諸侯也很是不忿。
同樣是英雄,孫策的眼光和韜略要遠遠勝于父親,他為了脫離袁術重新創(chuàng)業(yè),不惜放棄歷來爭天下的人都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從而換來游魚歸大海猛虎入深山的自由之身。
袁術得到玉璽后欣喜若狂,立刻借給了孫策幾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