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民到江湖人
得以生存下來的游民,其思想意識必然產(chǎn)生了變化,比如不能再像宗法人那樣萎縮,也不能像在宗法家族那樣循規(guī)蹈矩,否則他早就消失了,也生存不下來。游民在其冒險生涯和種種艱辛的際遇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想法,或者說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必然造成其獨特的性格及獨特的思想意識。此時又是通俗文藝大發(fā)展的時期,游民介入了通俗文藝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游民的思想意識必然滲透到這些作品之中,這些思想意識被通俗文藝作品固化下來。于是,就有了游民文化。游民文化逐漸啟發(fā)了游民的自覺,游民逐漸成熟了,成了為謀生奔走的江湖人。
游民思想意識究竟是什么樣子的?當然,游民沒有寫一本書講一講自己的想法。我們在這里大談游民意識有幾個根據(jù),一是社會存在對于社會意識的影響。游民有了與宗法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怎么能夠不產(chǎn)生有別于宗法人的想法呢?
二是我們從江湖藝人創(chuàng)作的文藝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很獨特的思想意識,這些想法不是文人士大夫的,也不是宗法農民的,從而證明了游民的特殊生活經(jīng)歷使他們的社會行為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例如,15世紀60年代出土的明成化年間(1465-1487)刊刻的《新編全像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其中的《花關索出身傳》一開篇就寫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廟王”前“對天設誓”,打算今后干一番大事業(yè)。劉備對關、張二人說:“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回心?!?
關公道:“我壞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張飛道:“你怎下得手殺自家老???哥哥殺了我家老小,我殺了哥哥底老小?!眲涞溃骸耙舱f得是?!?
于是關、張二人約定互相殺光對方的家屬。張飛跑到關羽老家蒲州解縣,殺死了關家大小十八口,只是因為不忍心才帶走了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關羽的長子關平,放走了懷有身孕的關羽的妻子胡金定,后來金定生下小英雄關索。關羽殺了張飛的全家。辦完這些事后:
將身回到桃源鎮(zhèn),弟兄三個便登呈(程)。
前往興劉山一座,替天行道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