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比“補短”更重要
培養(yǎng)自信的關鍵在于認識并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比彌補自身的劣勢更重要。
--李開復語錄
在寫給中國學生的信中,李開復談到了美國蓋洛普公司出版的一本暢銷書《現(xiàn)在,發(fā)掘你的優(yōu)勢》。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yōu)閮?yōu)點”,但是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加強自己的優(yōu)點,并管理自己的缺點”。
所謂管理自己的缺點,其實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而加強自己的優(yōu)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成功和快樂。這就是中國成語“揚長避短”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李開復認為“揚長”比“避短”更重要。為什么呢?我們可以看看這樣一個例子:
森林里開辦了一所學校,一只小兔子興沖沖地去上學。第一天,老師就要大家學跑步。公雞、松鼠、小兔子、烏龜都去練跑步,結果小兔子輕而易舉得了第一。老師說:“小兔子是全班的榜樣,要向小兔子學習?!?
第二天老師要大家練爬樹,小兔子爬得好辛苦,把腿都摔疼了。松鼠輕松就爬上去了。老師讓小兔子繼續(xù)練,小兔子說我不學了。老師說:“想學什么都沒那么容易,要努力才行。”
第三天學游泳,小兔子喝了很多水,嗆得受不了,它對老師說:“老師,我受不了,游泳我真的不行?!崩蠋熣Z重心長地說:“你爬樹也不好,游泳也不行,只有跑步最好,這樣吧,從今天開始取消你的跑步課,開始專心練習游泳和爬樹?!睆拇艘院螅⊥米娱_始了“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小兔子認真地學,能不能學好呢?也許是可以的。只不過即使它學會了爬樹,也沒有松鼠爬得快;即使它學會了游泳,也沒有烏龜游得好。兔子的長項是跑步,爬樹和游泳對它而言都是“短板”,為何非要讓它“補短”呢?還是讓兔子去跑步,讓松鼠去爬樹,讓烏龜去游泳比較合適。
相信很多年輕人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揚長避短”這個經典成語。但是我們必須弄明白,“揚長避短”其實是“揚長”與“避短”這兩個詞語的結合體,在“揚長”與“避短”中,我們應該分清主次,重視“揚長”,又不忽視“避短”。
李開復說過,培養(yǎng)自信的關鍵在于認識并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比彌補自身的劣勢更重要。許多年輕人缺乏自信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缺點束縛了手腳,在彌補缺點的過程中苦苦掙扎,自信心一點點被消磨了。
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喜歡批評孩子的不足,而不喜歡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他們習慣于教育孩子揚長避短,比如,孩子的語文成績優(yōu)秀,數學成績不好,家長會讓孩子多花時間學數學。這樣做并沒有什么錯,只不過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數學學習中,會進步遲緩,慢慢喪失興趣,自信心一點點消失。最后反而會影響孩子學習其他功課的信心。
其實人們犯了一個錯誤--總認為只有克服缺點,才能發(fā)揮優(yōu)勢。事實上并非完全如此,如果這個缺點沒有使你的能力或自尊心下降,你可以選擇暫時忽略它,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這樣你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的自信心也會大增,反過來可能會促使你去改善缺點。
揚長避短并不是說要讓一個人變成“完人”,也不可能變成“完人”。李開復表示,如果誰想把自己所有的弱點彌補起來,成為一個“完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是領到了一張走向“庸夫”的通行證。杰出的人才和凡夫俗子的區(qū)別固然很多,但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前者重視“揚長”,善于“揚長”,后者過分看重“補短”,謹慎“補短”。
當然了,重視“揚長”并不意味著輕視“避短”。善于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從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在避免自己的短處。因為充分揚長的結果是提升了個人的能力,這與彌補短處之后所獲得的能力的提高,最終目的是一樣的。況且,如果你過分看重弊端,沉浸于“避短”中,你的自信心會受到壓抑,你難有大成就。
人是復雜的、多面的,既有長處,也有短處,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自己的美德,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也是獲得自信的重要途徑。所以,年輕人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長處,善于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
自信的秘訣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成功的秘訣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系里,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拼命“避短”或用自身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面對生活和學習,那么結果是很可怕的,他可能永遠會在自卑中掙扎,在失意中沉淪。